近日,2019中國新能源高峰論壇在江蘇省鹽城市開幕。本屆論壇以“創新融合、綠色共享”為主題,搭建促進協同創新、加快產業融合、傳播綠色理念的高端平臺,攜手近千名海內外能源領軍企業、行業領袖和智庫學者,合力推進全球能源高質量發展。
作為江蘇海岸線最長、海域面積最廣、灘涂濕地最多、海洋資源最豐富、海洋經濟增長潛力最大的地區,鹽城近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超過7.6米/秒,遠海接近8米/秒。國家確定江蘇海上風電規劃容量1475萬千瓦,鹽城開發容量822萬千瓦,共35個風場,占江蘇規劃容量的56%,成為“海上三峽”的主戰場。
鹽城全力支持海上風電技術攻關,創造多項全國紀錄。三峽新能源實現6.45MW大容量國產海上風電機型的首次批量化應用,魯能集團開創當期國內單根海纜敷設距離最長、登灘距離最遠、電壓等級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紀錄,華能集團離岸55公里風電場為國內離岸最遠的海上風電場。鹽城新能源裝機規模、發電量均居江蘇首位,能源結構不斷優化。
當前,鹽城市委、市政府正在通過市國有企業鹽城東方集團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以上海保利綠地廣場為載體,設立“中國鹽城(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全力打造“上海研發基地+鹽城產業化基地”這種“雙基地”聯動的新型經濟結構,構建駐滬招商、“飛地”研發新模式,目前已吸引東風悅達起亞銷售總部、華人運通研發中心、德國西諾德等一批知名企業落戶。
與此同時,鹽城堅持把新能源打造成為全市域地標性產業,以海上風電、分布式能源為開發重點,通過資源開發利用帶動新能源產業集聚發展,著力招引全球風電光伏領軍企業,帶動海上風電設計研發、裝備制造、建設安裝、運維服務等全產業鏈的快速發展,實現“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低到高、從內到外”的成長奇跡。今年上半年,新能源產業開票銷售增長49.8%。
作為全國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海上風電)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城市,鹽城堅持頂層設計,在江蘇率先編制“十三五”清潔能源發展規劃,委托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編制新能源發展體系規劃,制定發展路線圖和行動計劃,著力推動資源開發系統化、裝備制造高端化、示范應用多元化和外部合作協同化。依托大豐、射陽、東臺重點發展風電整機、關鍵零部件,依托阜寧、市開發區、亭湖重點發展光伏發電集成技術、電池片組件,構建功能互補、錯位競爭的產業空間協作體系。
截至今年6月底,鹽城新能源裝機容量753.6萬千瓦,占江蘇30%,其中風電裝機容量545.2萬千瓦,占江蘇58.7%。新能源發電企業累計發電71.5億度,增長17%,占江蘇33.1%,占全社會用電量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