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国产,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當前位置: 東方風力發電網>看資訊 >其他消息 > 領跑國產化 這家軸承公司讓金風、明陽趨之若鶩

領跑國產化 這家軸承公司讓金風、明陽趨之若鶩

2019-10-09 來源:角馬能源 瀏覽數:1610

大連瓦房店軸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瓦軸”)風電軸承Z1生產線上,預設置機組長齊彥山正低頭為風電軸承進行孔加工。為在短時間內完成軸承交付,他與另一名操作者已連續倒班半個月。

  大連瓦房店軸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瓦軸”)風電軸承Z1生產線上,預設置機組長齊彥山正低頭為風電軸承進行孔加工。為在短時間內完成軸承交付,他與另一名操作者已連續倒班半個月。
  如雪片般飛來的訂單,瞬間點燃包括軸承在內整個風電供應鏈環節企業的生產熱情。
  
  “目前,瓦軸所有的風電軸承生產線都進入三班倒的高緊張狀態。”瓦軸內部人士向「角馬能源」介紹。
  
  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出臺新政,平價上網進入倒計時,風電行業掀起搶裝潮。相關數據統計,為享受原有電價,近70GW項目需在今年開工。
  
  如雪片般飛來的訂單,瞬間點燃包括軸承在內整個風電供應鏈環節企業的生產熱情,瓦軸也不例外。
  
  今年以來,這家中國最大的軸承企業變槳軸承和偏航軸承每月排產達到600余套,各條產線滿負荷運轉。盡管如此,金風科技、上海電氣等整機巨頭還是排隊等在瓦軸門前,焦急地等待其軸承下線交付。
  
  不過,就在瓦軸火力全開之時,一家外資巨頭也在悄然加碼。不久前,東方 電氣10MW風機在萬眾矚目中正式下線,其配套的發電機軸承來自德國老牌軸承供應商舍弗勒。
  
  經歷十余年艱苦的國產化攻關,直到現在,舍弗勒、斯凱孚等國際巨頭仍占據著中國50%的風電軸承市場。
  
  對于中國“軸承搖籃”瓦軸而言,國產化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與時間賽跑
  
  進入8月,瓦軸風電軸承幾乎每天都有客戶驗收。三班倒的工況下,該公司當月加工的產品達32種之多。

攝影/鞠家田
  
  四個月前,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明確自2021年1月1日開始,新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全面實施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
  
  按照這一政策,為享受原有電價,此前67.3GW的存量核準項目需在2019年12月31日前開工。
  
  風電行業很快掀起搶裝潮。瞬間爆發的市場需求催促著風電上游供應鏈加緊生產步伐。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一臺風機需要配備四套軸承:發電機軸承、主軸、變槳軸承和偏航軸承。67.3GW的存量項目,需要上萬的風電軸承。
  
  面對雪片般飛來的訂單,瓦軸開始心力不足,要保證國內外多家重要客戶的訂單,不得不謝絕部分訂單。
  
  盡管被產能限制了交付能力,但面對當下熱潮,包括瓦軸在內的軸承企業在擴產方面卻保持謹慎。
  
  據瓦軸官方消息,金風科技、上海電氣、中船重工等整機商均將軸承大部分訂單投給瓦軸,其定制的風電軸承型號多,批量大,要求高,而且都要求盡快出產。
  
  當前,陸上風電在建項目以2.5MW到3MW為主,海上風電以4MW到5.5MW為主。然而,瓦軸現存生產設備大多為初入行時引進。彼時,中國風電還處于1MW時代,瓦軸引進的設備僅能生產3MW以下的軸承。
  
  盡管后來不斷優化產能,但上述內部人士透露,目前,瓦軸僅有幾臺5MW及以上風電軸承生產設備,其年產能不超過2000套。
  
  產能不足的問題同樣存在于洛軸等其他中國主流軸承企業。
  
  一位洛軸內部人士告訴「角馬能源」:“目前并沒有增加產能的打算。一來設備投資高,一臺設備需要四千多萬。二來等到建立生產線,招聘完一線工人,搶裝潮都結束了。”
  
  政策和市場需求的劇烈波動,束縛著軸承企業擴充產能的欲望。由此產生的市場空白,刺激著嗅覺敏銳的外資企業前來捕獲商機。
  
  舍弗勒并不想失去這一機會。這家深耕中國市場多年的汽車軸承企業,早年曾傳聞欲收購洛軸以進軍中國風電。
  
  一個多月前,舍弗勒(南京)有限公司4號廠房開工,劍指中國風電大兆瓦時代。幾天前,東方 電氣10MW風機成功下線時,舍弗勒為其定制的單列圓柱滾子軸承被置于聚光燈下。
  
  時至今日,外企仍占據著中國風電軸承市場的半壁江山。更重要的是,高端風電軸承領域長期籠罩在SKF、鐵姆肯、舍弗勒、日本精工等外企的壟斷陰云之下。
  
  風電軸承較高的技術復雜度使其成為風電行業公認的國產化難度最大的兩個部分之一。
  
  為打破這一局面,瓦軸加大了技術研發投入。財報顯示,去年,瓦軸研發投入金額超過9300萬元,占總營收的4.29%;今年上半年,其研發投入同比增長約70%。
  
  持續投入下,瓦軸捷報頻傳。今年5月,該公司全面突破4.0MW及以上風力發電機組增速箱軸承關鍵技術點。
  
  二十多天后,其為歐洲某知名風機商配套的4.5MW變槳軸承又順利通過驗收。這標志著瓦軸已具備當前全球風電行業主流陸上平臺所有規格變槳軸承的配套能力。
  
  “隨著制約軸承關鍵技術的突破,實現高度國產化并不是奢談。”風能專委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秦海巖說。
  
  不過,對于仍處在“跟跑”狀態的瓦軸和中國風電軸承行業而言,腳踏實地的技術攻堅或許依然是這場趕超馬拉松的主旋律。
  
  軸承搖籃
  
  5月24日,一條關于瓦軸的消息登上國務院國資委網站。
  
  瓦軸為世界知名企業研發的4.0MW風力發電機組增速箱行星輪軸承順利投產。該產品的成功研制,標志著瓦軸全面突破4.0MW及以上風力發電機組增速箱軸承關鍵技術點,填補國內空白。
  
  增速箱位于風輪主軸和發電機之間,其作用是將風輪的低轉速轉變為發電機需要的高轉速。
  
  在風機的運行過程中,風輪受力狀況惡劣,需要在急劇變化載荷下連續運行,其所受到的各種載荷都通過主軸直接傳遞給增速箱,因此増速箱軸承在風機中損壞率位居首位。
  
  國內主要生產風力發電機增速箱企業僅少部分低速端采用國產軸承,其它部位全部采用進口軸承。在增速箱軸承的研發上,國內企業對高速端軸承的設計技術、摩擦潤滑研究技術、制造技術以及檢測試驗技術與國外相比存在差距。
  
  去年10月,瓦軸成立技術骨干組成的項目組,研發為世界知名企業4.0MW風電增速箱項目配套的某規格圓柱滾子軸承,應用在增速箱行星輪部位。
  
  接到任務后,重機軸承研究所工程師董濱不敢怠慢。
  
  在長達7個多月的技術攻堅戰中,他帶領團隊與客戶進行技術交流,并與瓦軸歐洲研發中心研發團隊溝通,借鑒國外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成熟的計算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優化設計方案。
  
  “在充分考慮軸承惡劣的使用工況情況下,我們設計了滾子和軸承之間減磨結構,大幅度緩減了軸承本身產生的高熱量,研制的軸承達到了客戶對壽命和可靠性的要求標準。”董濱說。
  
  這場國產化逆襲,使瓦軸從此具備為世界知名企業配套增速箱低速中間軸、高速中間軸、高速輸出軸軸承的批量生產能力。

攝影/鞠家田
  
  瓦軸的風電國產化之旅肇始于14年前。當年,國家發改委出臺新政,要求“風電設備國產化率70%以上”,以打破外資高價壟斷中國風電市場的局面。
  
  在這場風電國產化浪潮中,遠景、明陽等日后的整機巨頭相繼成立。軸承、葉片、齒輪箱等上游供應鏈產業也按下國產化的加速鍵。
  
  新政出臺當年,瓦軸引進國外設備,正式進入風電軸承行業。
  
  這家創立于81年前的企業是中國軸承工業的發祥地。中國第一套工業軸承,第一套坦克、汽車及鐵路等軸承均誕生于此。不過,2005年前,瓦軸在外界印象中仍只是工業裝備軸承、汽車軸承和軌道軸承的制造者。
  
  瓦軸肩負起風電軸承國產化的研發大任。在其引領下,天馬、洛軸等企業紛紛加入,中國風電軸承行業逐漸崛起。
  
  2012年開始,瓦軸把研發重心聚焦到大兆瓦風機軸承之上。當年,該公司成功研制出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6MW風機偏航軸承和變槳軸承。
  
  “瓦軸的風電軸承產品涵蓋1兆瓦到7兆瓦,年產能約8000套左右。”上述內部人士說。
  
  如今,在這個高資金和高技術壁壘的行業,瓦軸以20%左右的市場份額,穩居中國市場榜首。其客戶除上海電氣、金風科技等中國海上風電霸主外,維斯塔斯、西門子等國際巨頭也位列其中。
  
  不過,作為風電產業鏈中國產化難度最大的兩個部分之一,風電軸承的國產化程度仍差強人意。隨著當下風電搶裝潮興起,這個中國企業尚未坐穩江山的產業將面臨新的沖擊。
閱讀上文 >> 滾動軸承的故障診斷 | 安維士
閱讀下文 >> 西門子歌美颯新型8兆瓦海上風機獲頒DNV GL型式認證證書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jiechangshiye.com/news/show.php?itemid=56138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按分類瀏覽

點擊排行

圖文推薦

推薦看資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鱼台县| 富民县| 阿克| 连江县| 崇仁县| 历史| 绥化市| 武威市| 渭南市| 绍兴市| 天峨县| 盐津县| 尤溪县| 浦城县| 大洼县| 海伦市| 湟源县| 将乐县| 观塘区| 漳平市| 静乐县| 罗田县| 黄大仙区| 铅山县| 密山市| 东丽区| 宁夏| 上饶县| 静安区| 孟州市| 札达县| 镇原县| 合江县| 宜君县| 简阳市| 凤山县| 伊金霍洛旗| 威远县| 武安市| 沅陵县| 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