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壩上草原張北單晶河風電場上有一片特別的人工“森林”:每棵“樹”只有三片葉子,但這些葉子吸收的不是陽光而是“嗖嗖”刮過的大風。
這片“森林”屬于浙江運達風電。這些葉子的材料并非玻璃鋼,而是竹纖維,這項技術是運達的首創,被稱為世界上最綠色的風機。
2008年7月,運達研發設計的世界上第一臺800千瓦竹質槳葉風電機組成功并網發電后,已在單晶河風電場安裝了100臺這樣的風機。
目前國內的風機市場呈三足鼎立,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和東方電氣三大巨頭占了60%以上的份額。在浙江建設首座海上風電站過程中,他們都在加緊研制1.5兆瓦及以上的海上風電機組,作為省內風電龍頭企業的浙江運達自然也不會放過機遇。浙江運達自主研發的2.5兆瓦風電機組將于下半年投產,可用于海上風場。
“跑馬圈海” 浙江風電開啟海上元年
嘉興,曾因嘉興電廠、秦山核電站、太陽能發電設備制造產業等“顯貴”的華東能源基地,在火電、核電、太陽能發電之后,今后將增加海上風電的低碳能源新內涵。
3月24日,嘉興市政府與浙江省機電集團、中國風電公司簽訂了海上風電建設合作框架協議。今后3年,將由浙江省機電集團出資在嘉興市開展海上風電資源開發的前期工作,并在此基礎上繼續開發建設海上風電場。
“目前還在進行前期風測等工作,具體項目規劃將在近期上報省發改委,通過國家發改委立項審批后,最早明年,平湖、海鹽的海平面上將崛起一座總裝機容量50萬千瓦的海上風場。”省機電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浙江作為海洋大省,海上風能資源更為豐富。目前根據國家發改委要求,我省正編制海上風電相關規劃,總裝機容量1490萬千瓦。
一份最新的研究規劃,按浙江省海上風場分布特點,將其劃分為杭州灣海域、舟山東部海域、寧波象山海域、臺州海域以及溫州海域等5個百萬千瓦海上風電基地,未來在浙江沿海海面上,將崛起63座大型海上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