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在經歷了一天的審核之后,IPO大規模復審的首批企業最終還是迎來了6審6過的好消息。其中洛陽新強聯回轉支承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強聯”)創業板首發上市申請通過第十八屆發審委2020年第34次會議審核,系今年河南第三家A股IPO過會企業。
新強聯本次擬申請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不超過265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少于25%,募集資金總額將根據發行價格最終確定。募投項目投資總額約4.42億元,其中3.22億元投資于大功率風力發電主機配套軸承建設項目,1.2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公開資料顯示,新強聯成立于2005年8月3日,主營業務為大型回轉支承和工業鍛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主要產品包括風電主軸軸承、偏航軸承、變槳軸承,盾構機軸承及關鍵零部件,海工裝備起重機回轉支承和鍛件等。此次上市擬公開發行不超過2650萬股,擬募集資金約4.42億元,其中3.22億元投向大功率風力發電主機配套軸承建設項目。
但研究招股說明書發現,新強聯許多問題隱憂重重,比如風電類產品收入三連降,毛利率走“下坡路”;負責人申報期間違規生產被拘留;供應商與客戶集中度高企;員工福利保障方面存在瑕疵…
風電類產品收入三連降,毛利率走“下坡路”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新強聯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55億元、3.71億元、4.57億元、2.76億元,2017-2018年分別同比增長4.25%、23.36%;同期,新強聯的凈利潤分別為4,274.59萬元、4,085.76萬元、5,697.58萬元、3,098.68萬元,2017-2018年分別同比增長-4.42%、39.45%。
資料顯示,公司風電類產品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較高,風電主軸軸承、偏航軸承、變槳軸承作為風力發電機的重要零部件,其需求量與風電整機制造業景氣度乃至風電行業的發展有著密切關系。而風電類產品作為新強聯的營收主力,其收入連續三年下滑。數據顯示,2016至2018年,新強聯風電類產品收入分別為1.9億、1.73億和1.67億元,占同期營收比重分別為54.46%、47.71%和37.75%。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新強聯的毛利率在走“下坡路”,其未來可持續盈利能力存疑。數據顯示,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新強聯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2.67%、31.49%、29.28%和27.33%。
2016年至2019年6月末,新強聯綜合毛利率由32.55%下降至27.55%。可比公司南方軸承(002553,股吧)2016至2018年綜合利潤率分別為37.84%、41.53%和34.59%,明顯高于新強聯同期水平。
新強聯曾表示公司毛利率下降主要系毛利率較高的風電類和海工裝備類產品收入占比和毛利率下降所致,然而風電類產品恰為新強聯收入的主要來源。那么這樣來看,新強聯其未來可持續盈利能力存疑。
作為一家準上市公司,尚未正式掛牌。新強聯就已經在提前透支著一家上市公司最被看重的品質——誠與信。新強聯在目前監管層最為看重的信披上亦有污點,存在刻意隱瞞企業和相關負責人違法違規的事實。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新強聯還曾因欠款區區兩萬余元而隱匿財產規避執行而一度成為“老賴”。
負責人申報期間違規生產被拘留
值得注意的是,在申報期間,新強聯的公司負責人因為違規生產被公安機關依法行政拘留,在公司最近更新的招股書中并未對該事件進行披露及作出說明。
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網消息,洛陽市生態環境系統與公安機關成立了聯合執法組,重點打擊違反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要求、污染防治設施不正常運動運行等環境違法違規行為。在執法期間,有5家企業被查封,包括新強聯在內的9家企業因違反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要求,違規生產,公安機關對其相關企業負責人進行依法行政拘留。
但是,對于企業負責人被行政拘留一事,新強聯卻未在申報稿中說明。業內人士分析,企業的負責人被行政拘留是一件十分影響企業形象的行為,因為違規生產而被拘留更對容易讓投資者對公司的經營管理產生質疑。
另外,新強聯還存在多起法律訴訟。天眼查顯示,法律訴訟大多屬于買賣合同糾紛。2015年11月,新強聯被河南省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判定為被執行人,被河南省新安縣人民法院判定為失信被執行人。
供應商與客戶集中度高企
除了上述問題,新強聯還存在客戶集中度高與供應商集中度高兩方面雙高的問題。
數據顯示,2016-2019年上半年司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一直維持在高位,分別為69.11%、75.75%、66.39%和 77.30%,公司存在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
具體到主營業務風電類產品時,新強聯對前五大客戶銷售額占收入比重則高的離譜。2016至2018年,新強聯對前五大客戶銷售額占收入比重分別為100%、99.55%和98.53%;2019年上半年,新強聯風電類產品客戶僅有前述三家公司,占比達到100%。
同期,新強聯對前五名供應商的采購金額占當期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64.02%、54.33%、56.18%和65.13%。
員工福利保障方面存在瑕疵
招股書顯示,新強聯報告期各期末在職員工分別為444人、520人、568人和531人;而同期社保及住房公積金繳納人數分別為145人、136人、122/123人和112/106人。
新強聯方面表示,截至報告期末,發行人員工未繳納社會保險的形成原因主要如下:(1)13 名員工為退休返聘人員,無需再繳納社會保險;(2)8 名員工系自當地其他企業離職后到發行人處任職,因其在原單位繳納金額較高,因此并未將其社會保險關系轉入發行人,而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在原社保機構自行繳納社會保險;(3)1 名員工為 2019 年入職,還差 1 年即繳足社會保險年限,其個人選擇未來 退休時一次性補繳,因此自愿放棄在發行人處任職期間繼續繳納社會保險;(4) 2 名員工為新入職員工,自下月起開始繳納社會保險;(5)1 名員工已經繳納足夠年限的社會保險,無須繼續繳納即可繼續享有社會保險,故個人不愿繼續繳納。
在新強聯此次因違法違規被處理的同時,其IPO審核進程恰好正來到了反饋意見下發后補充披露信息的階段。
公開信息顯示,2019年9月6日,證監會正式對新強聯IPO申請下發反饋意見。
但在2019年11月15日,新強聯根據反饋意見重新補充材料進行再次申報的招股書中,其卻對發審在20天前的這樁違法違規以致于企業負責人被行政拘留的案件只字未提。
在公司合法合規情況一欄中,新強聯依然堅稱“報告期內,公司及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核心人員嚴格按照《公司章程》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開展經營活動,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
“從時間線上看,新強聯的確大概率存在在更新招股書預披露時刻意隱瞞有關違法違規事實的可能。”一位在2019年底才剛剛完成IPO上市的次新股企業董秘表示,近幾年來,尤其是隨著IPO注冊制改革的啟動,IPO以信披為中心的審核趨勢在不斷強化,監管層一直在強調IPO企業信披的完整性與準確性,要求盡量做到事無巨細。
“新強聯在報告期違法違規的事件在隨后等待上會的期間也曾被監管層注意到了,企業方與監管層也進行了多方溝通。”一位接近于新強聯的知情人士就此解釋稱。
雖然從最終新強聯IPO獲得通過的結果來看,監管層方面認可了其隨后的“解釋”,但其在IPO階段信披刻意隱瞞有關信息留下的瑕疵卻依然是不爭的事實。
“對于已經通過IPO審核而幸運步入準上市公司行業的新強聯,還是需要謹記信披違規非小事,要見微知著,更需防微杜漸。”上述次新股董秘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