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昌圖縣泉頭鎮石虎子村的遼寧龍源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泉頭石虎風電場,一季度借助豐富的風能資源,發電量實現3900萬千瓦時,產值200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
當下,春耕正在遼北大地上展開。沿102國道行駛至昌圖縣境內東德線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矗立在遠山之上的遼寧龍源眾多風電機組,好像一幅連綿起伏的美麗畫卷。
走進泉頭石虎風電場值班室,運行值班員高鵬正在緊盯電腦控制屏,“今天我們對兩條線路進行預防性檢修,風電機組的啟停都在我這臺電腦上控制。”操作空余,高鵬在模擬圖板上向記者模擬演練過程。“每年春季我們要進行一次大檢修,116臺風電機組共涉及11條線路,一般一天能夠檢修2條線路,而且要選在風力每秒3米以下的天氣進行。”高鵬介紹,昌圖地區夏季主導風向為西南風、冬季為西北風,風速年均每秒6米,達到國家三類風場標準。“靠風吃飯”是他們這個行業的特點,由于今年的前3個月風力大、風好,實現了3900萬千瓦時的發電量。
采訪中,高鵬向記者普及了風力發電的一些常識。“我們通常說的風車就是風電機組,機組為三葉片、上風向,高度為65米,里面設有電梯。我們廠是66千伏升壓變電站,有2臺變壓器。風在每秒3米以下的時候是不發電的,達到每秒10米是比較理想的。”
在控制室的模擬運行板上,“自2007年9月28日以來,安全運行4585天”的字樣格外醒目。副廠長孟令承介紹,安全運行的背后是這支能吃苦、懂業務的團隊數年如一日的堅守。就是這樣一個寧靜而偏僻的地方,23名30歲出頭的小伙子日夜堅守,2019年發電量實現1.67億千瓦時,產值達8200萬元。“我們23名員工基本都是學電力出身,登山檢修雖然辛苦,值班值守也難免乏味,但看到我們所做的工作對社會有積極的貢獻,大家都覺得很值得。” 孟令承介紹,以前兩個值組的輪班制度為上一周休一周,今年疫情以來,為了減少感染幾率,將工作時間調整為上兩周休兩周。這期間沒有一人掉隊,沒人叫苦叫累,也正是因為大家的堅守,才取得了超去年同期8%的好成績。
在辦公樓一樓的進門處,“風電場班組小指標競賽對標情況”展示板上,發電量、隱患缺陷發現次數、培訓學習次數、安全活動開展次數等數值以班組為單位進行了展示。“天氣好壞、風大小是一部分因素,機器的穩定性也決定了發電量多少,那么做好風電機組和變壓器的預防性維護就尤為重要,干我們這行考驗技術、更考驗耐力,我想經過不斷學習和多年歷練,我們這支隊伍經得住‘風’的考驗。” 孟令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