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兩山”理念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為此,我國不斷健全能源規劃體系建設,相繼出臺了“十三五”能源規劃以及電力、水電、可再生能源、風電、太陽能等專項規劃。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動下,海上風電等清潔能源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省份大規模擴建風電場,中西部省份則大力發展光伏發電,清潔能源的發展正在助力我國能源結構轉型。但在實際應用中,清潔能源的消納問題逐漸顯現。
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帶來了《關于推動國家“十四五”規劃與電網發展深度融合、相互促進的提案》和《關于先行先試建設江蘇能源互聯網的提案》,建議加強電網的規劃建設,提高清潔能源的消納能力。
施衛東介紹,目前我國跨省區電力資源配置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新能源裝機占比不斷提高,但是,各類能源聯產聯供、梯級利用、多能互補的綜合效益尚未充分發揮,我國單位GDP能耗水平是主要發達國家2倍以上。
要促進源網荷儲高效協同、發輸配用交互響應,提升整體利用效能,提升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消納能力,壯大清潔能源產業,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需要加強推動國家“十四五”規劃與電網發展深度融合、相互促進。他建議,國家能源主管部門編制“十四五”電網專項規劃,完善能源電力規劃體系。以能源規劃和電力規劃為指導,從實現能源高質量發展全局出發,科學研判未來能源電力行業發展趨勢。
施衛東認為,江蘇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最發達的省份。同時,作為我國的海上風電大省之一,以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指導,先行先試打造能源供應清潔化、能源消費電能化、能源利用高效化、能源配置智慧化、能源服務便捷化的江蘇能源互聯網,對更好地支撐“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至關重要、意義重大。他在提案中建議,建設江蘇能源互聯網,打造安全可靠與經濟高效相互協調、清潔主導與多能互補相互依托、集群集中與分散分布相互支撐的能源供給網絡,推進能源供應清潔化,探索應用柔性輸電、源網荷儲協調控制等新技術,提高海上風電等清潔能源消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