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今年,中國風電市場仍然是熱火朝天。
“趕在今年底之前進行搶裝的項目很多,風機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一位風電行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今年下半年應該還會保持這樣的節奏,不過從明年開始,裝機量很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
中國陸上風機市場的“搶裝潮”讓一大批風電企業迎來了訂單暴漲周期。長期未能進入中國風機市場前十的整機廠商——GE,于今年實現了入華以來裝機量最多的一年。
國家發改委在去年出臺的風電產業補貼退坡政策明確,2018年底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如果在2020年底前未完成并網的,將不再享受國家補貼。政策出臺后,為趕上平價上網窗口期,整個產業鏈都進入了加班加點的狀態。
依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我國風電行業完成投資854億元,同比增長152.2%。爆發式的增長給了像GE這樣的企業更多機會,景氣度明顯提升。
而在中國風電的新增裝機中,來自中國中東南部的中低風速區域,貢獻了大量增速。“十多年前,中東南部每年新增裝機只占20%左右,近三五年這一占比已經達到了60%至70%。”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表示。
但在平價政策之后,低風速風電項目的經濟效益如何,將再次面臨市場的拷問。
中低風速市場加速
“2019年,GE在中國市場簽下了1215MW的訂單,這些訂單將在今年底全部實現交付。” GE可再生能源集團陸上風電業務中國區總經理趙霖告訴記者,“今年會是GE陸上風電業務迄今為止在中國裝機量最大的一年。”
按照彭博新能源財經的統計,2019年風機制造商榜單上,金風科技以超過8 GW的新增裝機,排名首位;國電聯合動力位列第八,裝機為1.08 GW;而GE的裝機容量僅為0.21GW,遠遠落后于國內廠商,無緣榜單前十。但按照今年的裝機容量看,GE可以實現進入前八的飛躍。
而這部分增量則幾乎全部來自于中低風速裝機容量的增長。
趙霖介紹,GE沈陽工廠生產的風機,有八成面向中國供應,而其中絕大部分都是2.5-132的中低風速產品。據悉,該產品自2018年具備交付條件之后,恰好趕上了這輪“搶裝潮”,因此實現了快速增長。
在沈陽工廠之外,GE投資的河南濮陽工廠于今年8月正式投產,具備年產240臺風機的產能,初期全部生產2.5-132風機,將全部面對中國的中低風速客戶。
而在逐步擴大的中低風速市場中,主要參與的玩家依然是中國企業。
“‘三北’地區雖然風力資源比較好,但是消納非常有限,送出瓶頸很明顯。”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告訴記者,“中部東南部通過技術創新,讓風資源具有可開發價值,因此消納是有保證的。”
他向記者預計,中國有500多個縣是平原縣域,初步估算平價以后可供開發的平原項目有1億千瓦以上。未來一兩年內,幾乎所有中東南部省份風電可以實現平價。
根據氣象部門研究表明,中國80米高度風資源的技術可開發量大約為42億千瓦,其中中東南部低風速風電可開發量約為10億千瓦。截至2019年底,中東南部20多個省份風電累計并網容量為7666.8萬千瓦,低風速風電的開發程度僅為8%左右,資源儲量和可開發潛力巨大。
秦海巖認為,隨著技術的發展,包括風機占地面積越來越小,中東南部風資源是沒有天花板的,開發低風速風電可以提高中東南部資源自給率。
能否實現平價?
實際上,中低風速區域也存在內部區分,在早些時候,中東南部的山地市場得到了比較多的開發,風電行業的目光在近幾年才投向像河南地區這樣的平原風電場。
“原來認為中國的資源、能源是不匹配的,能源、礦產、資源都在西部,但是負荷中心在東部,只能靠西電東送等方式。”秦海巖告訴記者,“實際上,東部也有充分資源條件支持能源自給率,而且是清潔能源。”
他表示,近幾年隨著風機控制策略和智能化的提升,葉輪直徑增大、塔筒增高、單位千瓦掃風面積增加,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效率的增加,平原地區、低風速地區具備了開發的條件。
在風速條件方面,河南平原地區風速比三北地區要低,和同屬低風速市場中的山地地區比,也不具備優勢;但河南的平原風電也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風切變較高。
這就要求風機要做到更高,葉片做到更大,以捕獲更多的風能。“根據平原地區高切變的特點,塔筒的高度從以前的八九十米,抬升到了120至140米。”田慶軍說,“風機葉輪直徑也不斷加大,來增強風機千瓦掃風面積,獲取風資源的可開發性。”
位于河南省安陽市的湯陰風電場,就是遠景能源與華能集團合作的低風速風場模板。總裝機容量15.18萬千瓦,總投資12.3億元,2017年9月開工建設,2018年12月并網,是全國首座整場大規模采用高塔的平原風場。
田慶軍介紹,這一風電場投產期相對較早,無法實現平價上網,基本上是在原有國家補貼的基礎上來實現其經濟價值。但是,遠景能源今年推出第三代平原風機,已經可以實現平原地區平價上網。
不過,中東南部地形復雜,低風速風電又分為平原風電和山地風電。加之風資源分布比較分散,無法像三北地區一樣進行大規模成片開發,中東南部低風速風電造價普遍高于6500元/KW,比三北投資造價約高出8%-16%左右。此外,中東南部氣象災害多,對風電建設及后期運行亦有一定影響,實現平價風電仍存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