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球海上風電大會召開前夕,來自海上風電開發主要省份的政府領導,海上風電主要開發企業、整機企業以及研究機構代表,以產業前沿視野剖析海上風電發展脈絡,聚焦政策市場導向,探尋創新突破方向,討論并通過了《全球海上風電大會濟南倡議》。
以下為《濟南倡議》全文:
全球海上風電大會濟南倡議
2020年8月27日,山東濟南
202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球海上風電大會召開前夕,來自海上風電開發主要省份的政府領導,海上風電主要開發企業、整機企業以及研究機構代表,以產業前沿視野剖析海上風電發展脈絡,聚焦政策市場導向,探尋創新突破方向,討論并通過了《全球海上風電大會濟南倡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各地,全球經濟發展按下暫停鍵,能源價格在短期內巨幅震蕩,能源需求遭到沉重打擊,其中以化石能源尤為嚴重。在恢復正常生產和生活的過程中,多個國家提出“綠色復蘇”計劃,利用疫情后重啟經濟的機遇,平衡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發展可再生能源與綠色復蘇的內核高度契合。海上風能資源豐富,傳統市場產業活躍程度高,多個新興市場也蓄勢待發。推動海上風電產業將促進投資和就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產生良好的經濟、社會與環境效益。在此背景下,我們倡議:
一、設定更為積極的中長期發展目標。近年來,多個海上風電傳統市場紛紛調高產業發展目標,新興市場國家也制定了海上風電發展計劃。海上風能資源潛力巨大,海上風電在全球能源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中可以有更多的擔當。各國政府應為海上風電發展設定更具雄心的中遠期目標,推動沿海地區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并輔以穩定的政策支持,維持投資者的信心和一定規模的項目儲備,助力行業實現長遠穩健發展。
二、加強國際合作。目前,國際環境日趨復雜,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盛行,更加凸顯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傳統海上風電市場的國際化程度較高,新興市場逐漸成為開發建設的藍海,也需要學習先進的國際經驗。建議各國積極推進政府間合作框架的搭建,促進企業間、學術界以及相關機構的合作,在政策機制、技術研發、產業鏈建設、標準和認證等方面加強協調;各國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準入制度,建立更加公平開放、富有競爭力的市場。
三、推動技術和機制創新。各國應當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持續探索大兆瓦機組、漂浮式基礎、海上風電制氫等前沿技術,降低海上風電的度電成本,提高海上風電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解鎖深遠海的資源潛力。發展電網友好型海上風電場,將海上風電融入到整個能源系統中。在市場化環境下,加強支持政策和金融機制創新,降低海上風電開發中的非技術成本,鼓勵企業提質增效,增加研發和創新投入。
四、保障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海上風電場的服役周期超過20年,風電設備的質量對降低度電成本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當前,全球海上風電市場正在步入快速發展期,這對產業鏈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行業高速發展與技術更新迭代的同時,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應當攜手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秩序,嚴把質量關,保證風電設備的可靠性,守好安全底線。
五、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各企業和機構應制訂和完善海上風電場生態環境影響評價體系,降低項目建設和運維過程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在項目開發初期做好退役拆除方案,恢復當地海域的生態環境;積極探索海洋牧場等發展形式,與其他海洋產業融合共生;海上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應做好節能減排工作,進一步降低海上風電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
六、促進區域間、產業間協同發展。沿海各地區間應統籌建設港口、輸電網等海上風電基礎設施,各企業應優化產業鏈布局,做到集約化發展。此外,海上風電還涉及可再生能源裝備制造、船舶制造、海洋工程等產業,海上風電規模的快速擴大將促進相關產業的進步,各產業間應做好協同發展,放大海上風電的輻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