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至17日,2020年風電運營管理與產業發展創新交流研討會暨電力行業(十四屆)風電運行指標發布會在西安舉行,備受關注的 2019 年度全國風電場生產運行指標對標結果在會上揭曉。
此前,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科技開發服務中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風力發電技術委員會對 2019 年度全國風電場生產運行指標進行了統計。共有 47 家發電集團(投資)公司所屬 2172 家風電場(裝機容量 17019.88 萬千瓦,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 92.37%)參加了 2019 年度對標。
會議發布的全國風電場生產運行指標對標結果顯示,采用三一重能SE10020和SE9515風機的林西風電場在內蒙古蒙東赤峰地區報送的36家風電場中,綜合指標排名第1,獲5A級風電場稱號,該風電場2019年年利用小時數3750.16小時,風場可利用率99.1%。
采用三一重能SE11520風機的寧鄉神仙嶺風電場在湖南省報送的41家風電場中,綜合指標排名第2,獲4A級優勝風電場稱號,2019年年利用小時數2819.46小時,風場可利用99.5%。
采用三一重能SE11520-90m型風機的湖北鐘祥胡家灣風電場獲3A級風場稱號,機組投產后平均年利用小時數2360小時,可利用率99.66%,優于設計和廠家保證值,實現了機組長周期、安全、穩定運行。

三一神仙嶺風場獲4A級優勝風電場頒獎現場
三一重能研究院副院長夏益民表示,風機高可靠性、高發電量的良好表現,離不開從設計到研發,從制造到運維,從管理到服務的全流程優化。
2016年,三一重能由全產業鏈戰略調整為專注于系統集成、控制策略開發和智慧風電場運營的管理模式。通過國際性合作開發、引進全球頂級公司科研資源、集合全球性價比最優零部件,打造具有絕對優勢的風機產品。
在研發端,三一重能建立了行業首個超級計算機中心;在北京、長沙、西班牙成立研究院,匯集風電頂尖專家;研發涵蓋智慧風電場、智能控制、獨立變槳、高柔塔、激光雷達等,產品囊括 2.X 、3.X 、4.X 等大功率機組。

三一重能研究院副院長夏益民
據夏益民介紹,依托風機自動化設計系統助力設計完美機型,加速機組迭代,大幅降低整機載荷,友好匹配設計模塊,完美貼合風況環境,顯著提升發電能力。通過激光雷達實現精準測風,通過高塔技術捕獲更多風能,通過箱變上置降低成本,通過塔筒智能化設計將設計周期從20天縮短到10個小時,種種技術創新推動了機組不間斷升級和迭代。
在制造端,三一重能結合自身發展戰略和業務需求,積極開展數字化轉型升級,打造出集數字化、自動化、集成化、精益化于一體的智能工廠,2020年產能達1500臺,保證了機組高效及時交付。
在施工端,協同三一集團工程機械吊裝及基建設備,前期建設過程中,吊裝成本最高可降低 20%,基建成本最高可降低 10%。
在服務端,以“兩個超越,第一品牌”作為服務理念,通過對風電機組生產安裝全過程監管,實現零缺陷交付;為客戶提供不斷升級的端對端完美服務,打造“少人或無人值守”的智慧風場。
此前,在青海召開的平價風電大基地建設研討會上,三一基于可靠性最高、度電成本最優的整機系統優化、基于數字孿生技術和智能化技術的智慧風場解決方案被認為是提供了一把打開平價時代大門的“金鑰匙”。三一重能成為青海海南州特高壓外送基地配套電源項目中,風機設備交付最及時的整機商,獲得業主方國家電投黃河水電公司的高度贊譽。
順應行業平價趨勢,瞄準市場痛點,化解客戶難點,提供一流品質的設備和服務,成為負責任、可信賴的整機提供商和方案解決商,攜手產業鏈共同構建良性發展的風電產業生態圈,三一重能一直在路上。

三一最美神仙嶺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