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年平均風速、單機額定功率、機組單位千瓦價格和上網基準電價之間的均衡,是風電行業實現平價的關鍵因素。中車株洲所基于大基地的風資源特點,在CWP2020上發布了WT4000+風力發電機組平臺,實現單機額定功率柔性定制,風輪直徑多層次搭配,精準匹配各種條件下的風資源條件,平衡單位千瓦時價格和等效滿發小時數價格,為平價風電產業賦予新動能。
在2020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 2020)的中國中車展臺,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風電事業部項目經理蔣紅武帶來4.xMW系列風電機組的發布會。
三北基地平價利器
WT4000+平臺是中車株洲所面向“三北”大基地平價上網而開發的陸上大功率機組平臺,根據“三北”大基地風電場不同的年平均風速區域,提供4.0~4.8MW柔性功率定制機組解決方案。
以內蒙古上網基準電價為例,在滿足內部收益率10%條件下,8.0m/s年平均風速可匹配使用4.8MW額定功率等級,能達到年有效利用小時數3000小時以上,降低風電場綜合建設成本5%。而對于年平均風速6m/s的區域,可匹配4.0MW額定功率等級,年有效利用小時數也能從容地達到3000小時。此外,WT4000+平臺還能為大基地風電場機組的混排優化提供了功率分級選擇方案。
大國工匠智慧傳承
WT4000+系列風力發電機組繼承了歷代機組和平臺高效可靠的優良基因,繼續采用成熟可靠的雙饋技術路線,基于模塊化設計實現葉片長度(78和82米)、主軸承支撐結構、齒輪箱額定扭矩、發電機額定功率以及偏航系統等核心部件的平臺分級設計,擁有核心部件的自主知識產權。中車株洲所與國際知名公司聯合開展陸上大功率機組傳動鏈設計,提高機械傳動系統的可靠性。發電系統采用六極雙饋發電機+1140V三電平風冷變流方案,降低電纜線損,提升發電性能,追求發電成本和性能的極致平衡。
產業集群護航供需
近年來,中車集團持續加強對風電產業的資源投入,不斷將軌道交通領域成熟的技術和制造經驗轉化到風電產業中,業已形成成熟且富有競爭力的風電產業鏈布局。WT4000+平臺與中車產業鏈配套部件物料成本占比超過60%,同時齒輪箱、變流器、變槳系統也與國內優秀供應商南高齒、陽光電源和SSB建立廣泛的合作。主軸承核心機械傳動部件采用國際一流供應商FAG、SKF,為客戶提供優質的零部件供應鏈保障。技術的繼承、延續和沉淀,在持續提升系統的創新與融合,20年風電機組全生命周期的使命擔當,為風電機組的質量和可靠性保駕護航。
WT4000+平臺樣機于2020年4月完成整機吊裝和并網發電,在2020年7月獲得型式A證書和低電壓穿越認證證書,并在CWP2020上獲得北京鑒衡認證中心認可并頒發認證證書。中國中車作為全球領先的軌道交通企業,以“高鐵工匠”鑄“大國重器”,是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代表。中車株洲所在新能源領域深耕已久,秉承臻于至境的工匠之心,琢磨平價時代的風電之道,推出WT4000+平臺大基地風場定制解決方案,迎接時代賦予的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