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鑒衡認證中心風勘團隊受平安保險、華信保險經紀、華電福新陽江公司委托,前往國內首個深水區海上風電場——華電陽江青洲三海上風電場開展風險查勘及風控培訓工作。目前,我國海上風電正在逐步走向深遠海,導管架基礎的設計、施工、制造、運輸、吊裝、維護等各個環節的風險將是未來風電保險行業關注的重點。
廣東華電陽江青洲三5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位于陽西縣沙扒鎮附近海域,海況復雜,于2020年12月啟動沉樁施工,是國內開工建設的離岸最遠、水深最深、單機容量及總裝機規模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項目采用風機導管架基礎,其導管架達到1370噸,鋼管樁長達98米。目前已完成6個機位的鋼管樁打樁,正在開展首個導管架的吊裝工作。
本次現場風勘重點關注了導管架吊裝環節,以風險預防為主,檢驗檢查了天氣窗口期管理預案、風災風險應對預案、夜間施工風險應對預案、人員安全管理風險預案等,為國內最深、離岸最遠、最重、最高、最寬風機導管架安全穩定完成首吊提供風控保障。
風勘期間,鑒衡專家圍繞海上風電工程期風險類別對業主單位進行了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事故案例啟示等相關培訓,并就業主單位關心的夜間施工風險防控、已建成未并網設備防災防損等工程期問題進行了初步的診斷及預案建議,為該項目的建設和運營帶來了專業的風險解決方案和風險管理服務。
華電青洲三海上風電場與鑒衡認證中心、保險機構深度協作,基于“業主+保險+第三方”的聯席會議機制,通過“風險預防+風險控制+風險兜底”體系全方位保障工程期風險,為項目順利建設并網保駕護航。據悉,該項目計劃在2021年底前全容量并網,投產后每年可為社會提供1.55億千瓦時清潔電力。
擴展閱讀
鑒衡是國內最早開展海上風電項目檢測認證實踐和標準研究的第三方機構之一,從2011年起開始探索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風電保險及風控體系;依托國內最龐大的風電機型數據庫與事故分析數據庫,建立了風電設備健康狀態監控系統及風險管理系統,形成了包含投保前風險評估、承保中保險檢驗、出險后定損定責的全方位保險服務體系;此外,研究并試點了幫助風電全產業鏈各類參與者降低信任成本的“檢測認證+保險保障”的擔保服務新模式,充分量化研究可再生能源投資全生命周期的風險;并基于以上各項工作成果配套風控培訓體系,幫助業主識別從早期設計制造到施工建設再到在役運維各個環節的隱患,最大化程度地降低項目風險。
同時,為了更好地研究我國風電風險防控體系,鑒衡聯合保險機構于2019年成立可再生能源保險與風險研究中心,并設立陽江實驗室,作為國家海上風電裝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建設內容之一。研究中心研發的linkWind數字化風控工作站,為金融機構提供陽江地區的海上風電項目數字化風控服務。該研究中心著眼于我國及全球海上風電發展需要,通過專業的險種創新、風控研發、數字化工作等,為中國海上風電的風險管理貢獻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