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王大鵬表示,下一步將在“三北”地區著力提升外送和就地消納能力,優化風電基地化、規范化開發;在西南地區結合水電的開發,統籌推進水、風、光綜合基地開發;在中東南地區重點推進風電就地就近開發,特別在廣大農村實施“千鄉萬村馭風計劃”;在東部沿海地區積極推動海上風電集群化開發,實現近海規模化開發,遠海示范化開發。同時,在風能資源優質地區有序實施老舊風電場升級改造,提升風能資源的利用效率,推動風電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
“千鄉萬村馭風計劃”和老舊機組改造政策有望推動我國“十四五”期間年均風機需求從50GW提升至80GW。在風電相關政策催化下,風電全產業有望迎來發展良機。
眾城卓越重點發力在風電行業,專門從事變槳伺服驅動器及成套控制系統、變頻控制產品、儲能產品的研發及生產,變槳控制系統雖然不是風力發電機的主要成本構成,但卻是其技術核心,老舊風機改造項目也同樣給眾城卓越更多的參與機會。
然而,隨著風機技術進步以及產業鏈發展,新機型的風能利用效率穩步提升。相比之下,投運13年的老舊風場就顯得相對“落伍”,以當前主流技術對存量機組進行系統性改造,挖潛技術進步紅利,助力存量資產提質增效,大有可為。
據了解,目前老舊風場的置換升級,“以大代小”是業主普遍選擇的解決方案之一。但有業內專家指出,老舊風場在置換機組上需直面“政策”和“財務”兩方面的風險。老舊機組技改需從地方電網消納能力、電力市場化程度、地方環評水保政策、土地的綜合利用、拆除設備的循環利用、碳排放和交易等多維度評估經濟性和社會效益,繼而定制解決方案。
風電場面臨著兩難的選擇:如果不做機組置換,隨著服役時間的增長,設備老化、零部件故障等一系列影響機組可利用率和運營效益的問題會日益突出;如果實施增容更新,首先要參照新建風電項目實施核準管理,其次,在增容的實施中,征地、環評等審批流程復雜、漫長。而舊機組剩余價值未有效發揮和新機組制造帶來的增量碳排放,也是資源浪費,這也是有擔當的清潔能源發電企業在業務決策時需要重點考量的問題。
平價上網時代,如何以最少的投入成本,借助現有的優質風資源和電價優勢獲取更高收益,是早期投運的兆瓦級以下機組風電場業主的核心訴求。
機會總是留給做了充分準備的人,眾城卓越自2014年成立,就一直將企業發展重心放在專注于解決風電控制系統的“卡脖子”技術,所以在風機改造項目中必然能發揮專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