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暉 南方電網能源發展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代姚 南網碳資產管理(廣州)有限公司
劉年 南方電網公司戰略規劃部
電碳耦合研究是落實國家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要求,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進程的重要突破口。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選擇。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作為能源消費及碳排放的重要來源,電力廣泛覆蓋各種碳排放責任主體,電力、碳排放具有高度耦合性。推進電碳耦合研究,將有助于辨識電能碳作用機理,充分發揮電力大數據優勢,以電力為紐帶協調推進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助力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1、“雙碳”進程中的著力方向
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為政策指引,結合《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等文件要求,融合《“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碳中和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重點專項》、國家自然基金委《“雙碳”基礎研究指導綱要》等建議的科研攻關方向,可將我國推動碳達峰碳中和進程的著力方向歸納為碳排放統計核算、碳排放監測預警、碳減排規劃引領、攻堅碳減排重點領域、完善碳減排政策機制、加強國際氣候合作六個層面。其中,碳排放統計核算、碳排放監測預警、碳減排規劃引領解決碳排放靜態核算、動態追蹤及未來展望的問題,攻堅碳減排重點領域、完善碳減排政策機制解決的是“雙碳”目標與社會經濟融合發展的問題,加強國際氣候合作解決的是國內外綠色低碳協同發展的問題。
具體而言,碳排放統計核算旨在從源頭解決碳排放測算準確性的問題,涵蓋碳排放因子測算、碳排放核算核查方法及消費端碳排放等延伸測算工作。碳排放監測預警旨在追蹤碳排放演變情況,有效助力碳減排過程管控,涵蓋碳排放實測技術、高分辨率碳排放監測技術、監測結果校驗技術等。碳減排規劃引領旨在強化各級各類規劃的銜接協調,以規劃指引碳達峰、碳中和實踐路徑,涵蓋碳減排規劃設計、碳減排規劃評估、碳中和技術發展路線圖等。攻堅碳減排重點領域旨在關注推動碳減排的重點領域,協同推進碳減排的綜合治理,涵蓋經濟轉型模式、能源體系變革、行業企業及城鄉建設低碳轉型、產品碳足跡、區域及環境協同治理等。完善碳減排政策機制旨在研究優化經濟政策與市場化機制,為“雙碳”目標提供制度性保障,涵蓋投資政策、稅收政策、綠色金融政策、市場化機制協同運行等。加強國際氣候合作旨在探索能源電力等境外合作機遇,提高對外開放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涵蓋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運營、綠色電力交易、市場與非市場合作機制研究等。
2、電網業務與“雙碳”目標的關聯性
電網企業的主要業務可大致劃分為電網、產業、金融及國際業務四大版塊,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聯主要體現為:
電網業務是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促進電力清潔轉型的主要抓手,主要體現為優化電網規劃、建設及運行方式,以及促進綠色用能服務等。以電力系統低碳轉型規劃促進源—網—荷—儲協同,通過構建適應新能源發展的堅強網架、探索電力系統低碳調度方式、引導用戶綠色用能等,進一步提升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消納能力,逐步提升電力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例。
產業業務是探索能源電力產業鏈減排機遇的重要支撐,主要體現為碳減排效益評估、碳資產開發及交易、業務流程再造、碳咨詢等。評估電網企業涉及的新能源開發、電動汽車服務、儲能投資運營等業務的碳減排效益,探索碳資產開發及交易模式。開展碳減排目標下的業務流程再造,將碳減排約束納入電力工程建設服務等業務的關鍵節點。開展碳減排相關咨詢服務,有效應對不同社會主體的碳減排需求。
金融業務是引導資金支撐碳減排活動、減少低碳轉型成本的關鍵手段,主要體現為基于碳減排的直接投資、融資活動、碳金融以及其他金融服務。研究能源電力產業鏈上關鍵企業的股權投資機遇及投資模式,擴大綠色投資規模。研究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業務開展模式,結合市場主體碳減排量的評估認證等,為碳減排活動提供融資服務。開展碳排放權及其衍生品交易等碳金融服務,提供碳資產損失保險、低碳產業投資咨詢、綠色信息披露等其他金融服務。
國際業務是對外開展綠色低碳合作的重要窗口,主要體現為境外項目投資運營、電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綠色電力開發及貿易等。探索氣候變化合作下的境外項目投資機遇,將碳排放約束、碳資產開發等納入境外項目投資評估、后評價及技術經濟性評價等工作。探索國際能源合作機遇,進一步推動國內外電力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推動能源資源富集地區的綠色電力開發,開展綠色電力國際貿易等。
3、以電碳耦合研究助力碳達峰碳中和進程的建議
電網企業既有推動電力清潔轉型、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重任,也需要承擔以電力為紐帶進一步推進“雙碳”進程的使命。開展電碳耦合研究,應該以“雙碳”目標推進中的著力方向為指引,充分發揮電力大數據的及時性、高頻次、高分辨率、可靠性高等優勢,既研究碳減排對電力系統自身的影響,也研究電力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的渠道與作用,最終在“雙碳”進程中創造經濟價值與社會效益。相關建議如下:
一是開展電碳核算研究,為企業碳中和、碳金融服務等提供支持。基于具有時空分布特性的電力大數據,助力常態化、規范化更新電力碳排放因子?;陔娏ξ锢砹飨驍祿?、電力交易數據等,開展電力碳排放的追蹤及計量,在此基礎上開展消費端碳排放、電網經營區域內度電碳含量等測算延伸工作,為企業實現碳中和等提供計算依據。
二是助力構筑電碳數據庫,開展電碳監測及電碳核查研究,為政府、企業等監測碳排放提供支持。助力構建涵蓋主要區域、行業及企業的電碳數據庫,研究電碳耦合機理,構建電碳核查、電碳監測模型,實現對碳排放數據的大規模、低成本核查,實現對主要區域、重點行業及典型企業的高頻次、高分辨率監測,助力提升碳排放數據質量,動態跟蹤、有效監控碳排放數據信息。
三是發揮電力數據廣泛鏈接產品上下游、精確性高等優勢,開展碳足跡測算研究,助力構建碳認證體系?;诟呖煽啃缘漠a業鏈電力大數據,構建碳足跡基礎數據質量評價體系。基于動態更新的電力碳排放測算結果,參與構建產品碳足跡核算及碳認證體系,結合電力供應鏈減碳、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對外貿易出口等場景下的碳足跡測算需求,開展碳足跡標識及認證的示范應用。
四是將碳減排需求融入電力規劃、建設等過程,逐步降低電力產業鏈碳排放量。構建融入碳減排需求的電力規劃模型,實現低碳發電、電網運行模擬、負荷側需求響應和儲能體系的有機協同。研究電力規劃與其他規劃的銜接運行機制,為統籌推進“雙碳”進程提供智力支持。以碳減排為驅動,優化重塑電力工程建設、物流管理等流程。
五是結合電碳耦合產業鏈深入布局金融業務,有效配置金融資源并引導實體經濟低碳轉型。聚合社會資本提升綠色基金、產業投資基金規模,為電碳耦合相關產業孵化運營和發展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基于能源電力產業鏈撮合綠色信貸供需信息,擴大碳中和債券發行規模,研究基于碳資產發行證券化產品。助力建設綠色信用評級體系,協助開展綠色信息披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