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
中國能建中電工程廣東院勘察設計的
中廣核汕尾甲子
900兆瓦海上風電場
全容量投運
標志著
粵東首個超百萬千瓦級
海上風電基地正式建成

中廣核汕尾甲子900兆瓦海上風電場項目是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位于廣東省汕尾市湖東鎮南側海域,是貫徹落實廣東省委、省政府“全面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全省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貢獻藍色力量”“大力發展海上風電”的重要戰略項目。
該項目與中廣核后湖500兆瓦海上風電場項目共同組成了粵東首個超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219臺風機錯落有致分布在汕尾這片廣闊的近海淺水區域。

后湖500兆瓦海上風電場,共安裝91臺單機容量為5.5兆瓦風電機組,于2021年11月全容量投運。

甲子一500兆瓦海上風電場,國內首個海上開工、首個并網發電、首個全容量投產的平價海上風電項目,共安裝78臺6.45兆瓦風電機組,于2022年9月全容量投運。

甲子二400兆瓦海上風電場,共安裝50臺8兆瓦風電機組,于2022年12月全容量投運。

甲子一、甲子二和后湖項目各配套建設1座220千伏海上升壓站,共用1座500千伏陸上升壓站,是國內目前送出電壓等級最高的海上風電項目。
粵東首個超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全面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約45億千瓦時,等效減少標煤消耗約14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350萬噸,對國家生態環境保護、能源供應保障、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及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雙碳目標實現均具有積極促進意義。
從后湖、甲子一到甲子二,廣東院設計團隊始終堅持“創新先行、精心專注”的工作理念,不斷積極探索,充分發揮前沿核心技術優勢,開展數十項創新優化設計,擘畫了一片壯麗的粵東海域圖景。
考慮后湖和甲子一、二的廠址特點,廣東院項目團隊開展量體裁衣式設計,對三個風電場的風機、海纜、海上升壓站進行最優布置,實現三個場址整體經濟效益最佳。
針對項目所處海域地質條件復雜、施工難度大等挑戰,經周密研究論證,在粵東海域首次實現風機基礎嵌巖廠址的非嵌巖設計,首次在礁石密布的區域實現登陸海纜路徑的最優選擇。
推行精細化設計,最大程度優化風機基礎的重量,建成國內同容量最輕海上升壓站。
推動海纜技術革新,35千伏海纜在國內首次采用防水絕緣束代替傳統鉛護套工藝,有效減少了海纜壽命周期碳排放,促進節能減排。
大風起兮波浪涌
今日這片粵東大海將風生“電”起
福澤八方
廣東院定將全力以赴
繼續做好技術服務
讓這片深藍大海的綠色能源
源源不斷地送到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