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30 日晚間,風電塔筒巨頭江蘇海力風電設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 海力風電 ",SZ:301155)發布業績預告,預計 2022 年凈利潤約 1.79 億元— 2.32 億元,同比下降 79.15% — 83.94%。
對于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海力風電歸結為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項目建設速度放緩,產品需求量相應降低,行業發展處于 " 低谷期 ";國內海上風電開啟平價時代,疊加國補的結束,公司主營產品價格下滑,進而影響了公司的利潤。
海力風電成立于 2009 年 8 月,2021 年 12 月登陸深交所,主營業務為風電設備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有風電塔筒、樁基及導管架等,產品涵蓋 2MW 至 5MW 等市場主流規格產品以及 6.45MW、8MW、10MW、12MW 以上等大功率等級產品,是國內海上風電塔筒龍頭。
近年來,海力風電深耕海上風電領域,憑借優質的產品,不斷擴大客戶群體。目前,公司主要客戶包括中國交建(SH:601800)、天津港航、龍源振華等風電場施工商,國家能源集團、中國華能、中國大唐、中國華電、華潤電力等風電場運營商以及中國海裝、上海電氣(SH:601727)、金風科技(SZ:02208)、遠景能源等風電整機廠商等。
在業績方面,海力風電的業績曾不斷向好,2019 年至 2021 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 1.73 億元、6.15 億元、11.13 億元,增長幅度分別為 387.16%、256.32%、80.80%。然而,在剛剛過去的 2022 年,公司的業績竟出現斷崖式下降,多少有些讓業界感到驚訝。
不過,正如海力風電對于業績下滑的解釋一般,2022 年海風行業景氣度不佳,塔筒企業皆或多或少陷入頹勢。如在不久前,風電塔筒巨頭天順風能(SZ:002531)發布的 2022 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凈利潤 5.8 億元— 6.5 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50.36% — 55.71%。
事實上,不僅在風電塔筒這個細分領域,整個風電產業鏈各環節企業 2022 年的業績均不太樂觀。究其原因,可歸結為海上風電的 " 搶裝潮 " 退去,海風平價時代到來以及疫情的影響。
2020 年以來,在政策等因素的驅動下,海上風電開啟了轟轟烈烈的 " 搶裝潮 "。彼時,各風電企業的表現都非常亮眼,裝機量持續增長,業績不斷向好。在塔筒細分領域,包括海力風電、天順風能、大金重工(SZ:002487)、泰勝風能(SZ:300129)等企業均實現了營收、利潤雙增長。
但是到了 2022 年,隨著 " 搶裝潮 " 的結束,市場需求疲軟,海風平價時代來臨,疊加疫情因素影響,多數風電企業的業績都出現了下滑。即便連主營業務為風電葉片模具和機艙罩的雙一科技(SZ:300690),2022 年凈利潤也預計同比下降 35% — 55%,幾近 " 腰斬 "。
華夏風電(公眾號 hxfd3060)注意到,面對這些非人為因素的影響,風電企業均積極行動,采取各種措施以提振業績。海力風電也不例外,在做強主營業務的基礎上,其正在積極拓展和延伸業務鏈,以尋求新的盈利點。
2022 年,海力風電新增了海上風場的投資開發和施工運維業務板塊。
4 月,海力風電與中天科技(SH:600522)全資子公司中天海洋工程合資成立立洋海洋,投資建設海上風電施工船、海上運維系統等,切入風電施工及運維市場;6 月,海力風電收購了海恒如東 100% 股權,進入風電場開發領域。新業務的開拓有望為公司未來的業績帶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