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6月5日從重慶兩江新區落戶企業中國海裝獲悉,該企業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165米級預應力鋼管混凝土格構式塔架順利并網。該格構式塔架解決了我國陸上低風速區風資源開發中的難題,將促進我國陸上風資源的高效利用。

風電設備并網發電。企業供圖
目前,中國海裝已掌握鋼管混凝土組合支撐結構的核心技術,并已具備批量化、市場化、產業化能力。該機組并網后預計每年發電超1200萬千瓦時,可供5000個家庭全年使用,節約標煤約0.4萬噸,減少碳排放約1.2萬噸。
塔架結構是保障風電機組安全運行的關鍵。當前,我國陸上風電正邁向單機容量不斷增大、輪轂高度顯著提升、葉片長度持續增加的發展新階段。而風電機組的輪轂高度超過160米后,傳統塔架結構尺寸和重量大、綜合成本高,已難以適用。
同時,隨著陸上優質風資源的不斷開發利用,我國中東南部的低風速區成為陸上風電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這些地區具有風速偏低、但風切變指數高的風資源特點,適用高塔筒解決方案。
為適應市場需求,在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團隊提出的“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理論”基礎上,中國海裝自主研發了165米級預應力鋼管混凝土格構式塔架。
據介紹,該格構式塔架主體結構由4根薄壁鋼管混凝土斜立柱組成,塔形充分利用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優勢,產生1+1>2的效果,在高輪轂、大容量風電機組條件下具有顯著優勢,可大幅降低風電場開發建設成本,是解決分散式、施工場地受限、運輸通過性受限等低風速項目的平價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