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全球最大16兆瓦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全球最長128米葉片都是在汕尾誕生的。”近日,央視《新聞聯播》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專題中深度報道了明陽集團助力海洋經濟和廣東高質量發展而創造的三項“全球第一”。
作為中國風電龍頭的代表企業,明陽集團牢牢抓住新能源發展戰略機遇,以勇于擔當、勇攀高峰、勇闖禁區的無畏進取精神,攻克了多項重大核心技術,牢牢掌握了風電發展的主動權,把全球領先的技術、產業鏈優勢和我國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協同融合、創新發展,推動海洋能源的技術高端化、產業集群化和應用場景化,助推了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廣東汕尾,明陽集團挑起產業鏈主的責任和擔當,接連推出多款全球領先的風電產品,加速推動打造粵東海上三峽。2022年,在中廣核、明陽集團等國內清潔能源開發與制造龍頭企業協同下,首個平價海上風電項目“中廣核汕尾甲子一5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這也標志著粵東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正式建成投產。
今年1月,明陽集團在汕尾下線的漂浮式風電機組也已達到16MW級別;同月發布的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匹配葉輪直徑可達280米,均為全球最大。
作為全球海上風電高端裝備制造龍頭企業,明陽集團用不懈的堅守、不斷的努力,投入巨額研發資金,成功研制世界第一臺抗臺風風機。抗臺風這一重大技術突破,讓臺風區海上風電禁區在中國人手里變成了極具開發價值的能源富礦。在這一技術的助推下,中國海上風電開始從潮間帶走向更廣闊的深遠海,短短幾年時間,中國海上風電已經達到6吉瓦,發展領跑全球。
明陽集團黨委書記 、董事長張傳衛多次提出利用海上風電開發的重大機遇,以海上高端裝備需求助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明陽集團在廣東、海南、江蘇、福建、廣西、山東沿海地區成功建設海上風電高端裝備制造基地,也為中國創建“海上風電高端裝備產業聚集區”探索了經驗、提供了論證,為中國實現大規模高質量現代化、實現制造業與實業振興、實現智能制造與數字化工廠提供堅實基礎條件。
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預測,隨著各類海洋能源技術的發展,全球海洋能裝機容量預計未來5年可達3.0千兆瓦,至2030年和2050年分別可達70千兆瓦和350千兆瓦。
在廣東陽江,明陽陽江青洲四海上風電場項目已于今年6月完成國內首臺12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安裝。此外,該項目將借助“導管架+網箱”風漁融合一體化裝備和海水制氫設備的部署,建成全國首個“海上風電+海洋牧場+海水制氫”融合項目。
張傳衛表示,海上風電制氫、海洋牧場、聯合開發等融合發展模式將是未來的趨勢。明陽集團正全力推進海上風電、海水制氫、海洋牧場于一體的海上浮式綜合能源產業的建設與投資,創新推動海洋技術與海洋裝備、海洋能源和海洋經濟的高質量融合發展。
今年恰逢明陽集團成立三十周年。三十年來,明陽集團全球累計裝機超46GW,投運遍布全球800多個風力、光伏發電場項目,產生的環境效益相當于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5億噸,等于每年再造森林75萬公頃。目前,明陽集團已位居中國企業500強和全球新能源企業15強,并穩居全球海上風電創新排名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