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船海裝 “扶搖號”浮式風電裝備在智能微網模式下成功運行發電,這是中船海裝將浮式風電與智能微網結合的又一重大科技突破,也為下一步利用浮式風電向島礁或海上制氫、海工平臺、海水淡化、智慧漁場等海洋設備供電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扶搖號由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研制,是我國首臺按深遠海進行設計、工程實施及測試驗證的浮式風電裝備,是國內首臺自主研發的深遠海漂浮式海上風電裝備。它的誕生填補了我國平均水深65米以上深遠海域浮式風電裝備研制及應用空白。2022年,中船海裝按計劃完成了浮式風電裝備關鍵技術研究、浮式風電裝備制造、工程主體及海纜施工等系列工作,讓“扶搖號”具備了并網的工程技術條件。
“扶搖號”機組輪轂中心高度96米,風輪直徑152米,葉片長度74米。作為國內最大的浮式風電裝備,搭載風力發電機組后,“扶搖號”浮體和機組總重量超過5000噸,排水量超過15000噸。由風電機組、電壓源模式變流器、后備儲能電源和智能微網控制單元共同構成的自維持式智能微網,不僅為“扶搖號”提供了更好的抗臺安全性,還能獲得更加充足的運行環境、運動載荷和姿態控制數據,為“扶搖號”的正式并網運行做好了充分準備。
中船海裝在浮式風電裝備和智能微網上都掌握了自主研發的關鍵核心技術。2015年,中船海裝首個以風電為主要能源的智能微電網項目在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成功運行。2023年,中船海裝技術團隊又全力投入到深遠海智能微網示范運行的子課題攻關中。經過6個月的微網方案設計、電氣架構優化、控制代碼重寫和系統實施,先后突破了機組黑啟動、充放電運行狀態的無縫切換、自適應功率調節等多項關鍵技術,成功實現了“扶搖號”運行發電并向智能微網供電。
下一步,中船海裝將以浮式風電為主,其他能源形式為輔,通過智能微網等前沿技術探索應用,大力發展海島經濟,實現能源自給自足,全力推進智慧能源島等綜合能源示范基地建設,為海洋強國和藍色海洋經濟帶建設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