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航局承建的廣東惠州港口二海上風電場Ⅱ標段風機安裝全部完成,標志著項目主體完工。
廣東惠州港口海上風電場項目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項目。項目建成后,裝機總容量將達100萬千瓦。

三航局承建的Ⅱ標段規劃裝機容量為300兆瓦,主要施工內容為25臺12兆瓦風機導管架基礎的預制、運輸、施工及風機的安裝工作。
創新工藝攻克施工難題
項目風場位于無掩護外海區域,季風更疊也使得南海環流不斷演變,涌浪條件惡劣。加之夏秋之際臺風侵擾頻繁,項目所在地海況條件極其復雜。
在有限的作業窗口期內,如何高效率、高質量完成25臺風機導管架基礎的預制、運輸、施工,并使其能長期保有在臺風遭遇戰中的防御效力,成了項目部從始至終面臨的最大難題。

項目團隊首創水下智能定位架施工工藝,該工藝不僅適用于不同直徑的導管架基礎鋼管樁沉樁施工,還可在海床面快速完成調平,大大節省了傳統工藝插拔輔助樁和平臺調平加固的作業時間,幫助建設團隊更有效搶抓窗口期施工。
同時,定位架集成了多種監測設備,通過操作臺即可實現沉樁的精確控制,攻克了水下沉樁可視化難題,實現了高精度、自動化、智能化施工。目前,項目部已完成安裝的導管架水平度均滿足“小于3‰”的設計規范要求。
今年臺風“蘇拉”“??眱梢u廣東,最強臺風“蘇拉”更是以12級風力直襲項目風場,已安裝完成的導管架基礎及首臺風機順利通過“風力測試”。
項目團隊通過不斷優化施工組織、創新工藝工法不斷提升現場工序轉換效率,僅用2個半月便完成了100根直徑3.3米的大噸位水下鋼管樁沉樁作業,2個月完成25臺導管架安裝作業。首個四樁導管架安裝、首臺風機安裝等關鍵工期節點均如期或提前完成,得到業主等單位的高度肯定和認可。
多措并舉實現高效拔腿
本項目采用的風機單片葉片長118米,風輪直徑約242米,輪轂中心距離海平面高度約154米,風機整體重量約1362噸,實在是個龐然大物。
項目地處深遠海域,風機機位地質復雜、淤泥層覆蓋厚度大。在軟弱土層地質條件下,風機安裝船插拔腿較為困難。
“巨無霸”風機安裝平臺船“插腿深度”遠超25米,接近150平方米的樁靴都難以在軟弱土層中承載持力,還得持續壓載保證施工安全,極大考驗風機安裝船船機性能條件。

根據設計地勘報告及機位補勘數據,項目團隊制定了“一機一專項”分析,通過驗算風機安裝船實際荷載作用下樁靴承載力,采用假想貫入深度的方法,充分考慮到“軟”“硬”程度不同的土層對大尺寸樁靴插樁承載力的影響,并通過第三方設計單位進行機位插拔樁驗算,經“雙向對比法”采納合理建議。
在專項方案的有效指導下,順利完成25臺風機安裝工作,多措并舉保障了風機安裝船的安全頂升和高效拔腿,實現了現場風機安裝船實際插樁深度與前期分析相差極小,符合設計標準。
該項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約30億千瓦時,可等效節省標煤約1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3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