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是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重要一環。國務院在昨天發布的《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下稱“決定”)中,多處提到重點培育和發展新能源,并宣布將實施新能源配額制,落實新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
《決定》宣布,到2020年,新能源要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將積極研發新一代核能技術和先進反應堆,發展核能產業。加快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推廣應用,開拓多元化的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市場。提高風電技術裝備水平,有序推進風電規模化發展,加快適應新能源發展的智能電網及運行體系建設。因地制宜開發利用生物質能。
“對于太陽能,原先大家關注光伏比較多,而這次的決定特別提到光熱發電,表明發展光熱也要提上日程。”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朱俊生昨天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決定”還表示,要加強新能源并網及儲能。建立健全新能源、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稅費調節機制。實施新能源配額制,落實新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
“所謂新能源配額制就是指未來要保證在整個發電容量中,可再生能源發的電必須占一定比例。這其中,既包括裝機容量,也包括最終的發電量。”朱俊生說。
記者從業內了解到,未來新能源發電上網配額將分配到各省或區域電網公司,再往下攤派,由國網和南方電網承擔。國家將設立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從中抽取一定數額補貼電網建設。目前,有關部門正在針對這一配額制研究制定管理辦法,具體比例數據尚未明確。
朱俊生指出,要落實配額制就必須落實新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而后者又和新能源并網及儲能關系密切。“決定”出臺后,將改變部分地區對新能源并網發電不夠積極的現象。
“當然,最終還是要靠政策激勵。業內一直在呼吁,對電網收購可再生能源發電給予更多的經濟刺激。”朱俊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