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21日說,我國將抓緊編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國務院近日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涉及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為進一步了解有關情況,記者采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
事關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
這位負責人說,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轉型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面臨著日趨緊迫的人口、資源、環境壓力,現有發展方式的局限性、經濟結構狀況以及資源環境矛盾也越來越突出。
?。玻埃埃鼓辏覈a粗鋼5.68億噸,水泥16.5億噸,分別約占世界總產量的43%和52%;一次能源消耗達31億噸標準煤,是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17.5%。而同期我國的GDP只有34萬億元,約合4.7萬億美元,占世界GDP54萬億美元的比重僅8.7%,這種依靠大量消耗資源支撐發展的方式是難以為繼的。
他說,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要保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緩解資源環境瓶頸制約,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增強國際競爭優勢,必須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歷史機遇,加快培育發展物質資源消耗少、環境友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這位負責人說,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能有效緩解全球日趨嚴峻的能源、資源、糧食、環境、氣候、健康等問題,也將決定一個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確定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和方向的依據
這位負責人說,為進一步集中力量,努力實現重點領域快速健康發展,國家從上述七個產業領域中選擇了若干重點方向作為現階段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從節能環保產業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適應產業綠色發展的國際趨勢,結合我國面臨的資源環境巨大壓力,我國將以先進適用技術集成應用為重點,大力發展新型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和裝備,發展節能環保服務業和再制造產業等環保產業新業態。
從新能源產業看,綠色新能源技術發展和產業化是解決能源危機、優化能源結構的根本出路。未來我國應積極發展新一代核能;加快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推廣應用,開拓多元化的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市場;提高風電技術裝備水平,有序推進風電規?;l展;因地制宜開發利用生物質能。
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看,信息技術正在縱深發展并深刻改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新一代信息技術依然是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最核心技術。
從生物產業看,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將是從根本上影響21世紀人類發展的重大領域,將對改變消耗自然資源的傳統發展模式、構建綠色可再生產業體系、促進人類健康產生革命性影響。
高端裝備制造業是裝備制造業的高端部分,具有技術密集、附加值高、成長空間大、帶動作用強等突出特點,對于加快我國工業現代化建設,實現制造強國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