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13時14分,隨著平海灣風電S6號燈浮標拋設到位,莆田平海灣海上風電DE區航標設置工程8座燈浮標及4座實體AIS航標設置工作圓滿完成,意味著莆田平海灣海上風電場DE區項目施工水域通航安全保障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有效警示過往船舶避開作業區域航行,避免碰撞施工船或風機設施。

項目介紹

莆田平海灣海上風電場DE區項目(以下簡稱:項目)位于莆田市秀嶼區平海灣灣口外海域,該項目擬新建 28 座風機和 1 座海上升壓站,總裝機容量 400MW。項目預計2025年底全容量并網,將顯著增強福建省海上風電規?;_發能力,推動福建省能源結構轉型,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該項目緊鄰福建中部沿海航路,海上風電樁基施工將影響該區域通航環境,改變現有習慣航路走向,存在船舶誤闖、碰撞等多重通航風險。
為保障項目施工期間通航環境安全,東海航海保障中心廈門航標處多措并舉,全力做好航標工程施工。
主動溝通,靠前服務

廈門航標處密切跟蹤項目進度,主動對接建設與管理單位,及時通報航道航標效能和航道周邊通航環境,了解業主需求。提前介入通航安全保障規劃,積極參與項目施工期航標設計方案評審會、項目施工通航安全保障方案技術評審,出具專用航標技術審查意見。

發揮專業優勢,科學合理配布

廈門航標處根據《中國海區水上助航標志》GB4696-2016 的相關要求,在充分考慮氣象條件、海域水深和船舶流量等因素基礎上,多方征求意見,最終確定航標布設方案,精準布設8座燈浮標,全天候標識施工邊界。同時,為了進一步豐富施工區標識手段,確保能見度不良條件下過往船舶能夠有效識別,在作業水域 4 個端點,即“平海灣風電 S1、S3、S5、S6 號燈浮標”上加裝實體 AIS 航標,選用新式的一體化AIS裝備,在實時向過往船舶播發助航信息同時,有效降低AIS航標故障率。

搶抓窗口期,高效完成航標拋設
本次海上風電場航標施工,工期緊、任務重,又正值春季多霧和寒潮大風交替時節。為保障項目施工如期推進,廈門航標處精心組織,多重舉措保障航標施工高質量、高效率如期完成。

提前做好燈器、浮筒調試和浮標系碇材料準備,特別針對風電場海域風大浪急的特點,對浮筒受力點進行加固。

緊抓作業窗口期,在施工方案確定后,作業船舶海巡1630輪放棄周末休息,即刻出航至平海灣作業現場,合理安排利用夜間時段開展備料工作,有效把握作業時機。

職能部門及基層站、船緊密配合,確保燈浮標拋設工作快速、有序完成。

組織技術測定人員提前至作業現場,施工完成當天即組織航標技術測定。
下一步,廈門航標處將持續鑄牢“主角”意識,強化責任擔當,積極主動介入區域重大戰略項目,為屬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專業航海保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