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中國建研院中建研科技舉行風電事業部成立大會,助力能源結構轉型與綠色低碳發展。中國建研院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尹波出席大會,中建研科技領導班子成員參加大會。
中建研科技董事長劉軍進作“風電業務能力構建與發展策略”的主題講話。他指出,風電事業部的成立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形成強大合力。通過團隊和業務的資源整合,推動風電業務實現跨越式增長,為中建研科技在新能源領域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二是契合發展思路。事業部采用平臺化創新管理模式,與中建研科技“做精做專、拉通產業鏈”的發展思路高度契合,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三是提升品牌影響力與協同作戰。對外,統一品牌形象,增強中建研科技專業度和市場影響力;對內,拉通各團隊資源,整合能力,構建更為高效協同的工作機制。
中建研科技副總經理周曉夫對事業部的發展提出了實現資源整合與服務升級、明確經營目標與策略、強化質量把控與創新發展等明確要求,并強調在科技創新上,要以建立風電標準體系為目標,打造行業領先優勢。風電事業部總經理董建偉立足風電行業蓬勃發展的背景,回顧了中建研科技在風電領域取得的斐然成績,并就事業部組織架構、發展目標及運營管理模式等方面作了闡述。風電事業部領導團隊圍繞風電業務各關鍵環節展開詳細匯報。
尹波對中建研科技成立風電事業部表示熱烈祝賀,并給予高度認可,同時對風電事業部的未來發展提出殷切期望,他表示,一是始終堅持市場化導向。充分發揮在結構技術體系、高性能混凝土及工程應用等方面的綜合優勢,緊密圍繞市場需求,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技術團隊,以適應市場競爭,引領行業發展。二是堅持公司化管理模式。采用公司化運作管理模式,強化管理與規劃,科學制定戰略發展計劃,全面對標世界一流企業的管理要求,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確保事業部穩健發展。三是堅持產品產業化路徑。秉持一體化解決方案的發展理念,通過持續創新和技術升級,助力公司在產品產業化領域實現新突破。
近年來,中建研科技風電工程團隊在咨詢設計、材料技術、建設安裝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咨詢設計方面,陸續完成高度120-180米、單臺裝機容量2.0-6.25兆瓦風電混凝土塔筒和鋼-混凝土混合塔筒的設計研發、設計復核與專項分析工作,并為解決風電場的科學選址問題,專門研發了風資源潛力評估技術。在材料技術方面,高強混凝土、系列灌漿料、降粘增強劑等技術及產品已在新疆等10余個省市風電項目廣泛應用,并提供風電塔筒混凝土的整體交付運營服務。在建設安裝方面,作為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風電混塔分會理事單位,承接了20余個風電塔筒預應力施工項目(累計700余臺),研發了專用的預應力配套產品和成套的預應力施工工裝設備,形成了成套的預應力高效施工技術。在智慧運維方面,通過配置旋翼無人機和爬墻機器人集成高速相機/紅外成像、高頻雷達、高敏弱磁等探測儀器及AI缺陷診斷管理軟件,實現了不停機葉片巡檢、混塔缺陷排查及安全隱患預判等功能,為項目驗收及后期運維提供安全保障。在技術研發端,聚焦塔筒體系研發與設計、混塔安裝工藝及預應力錨固技術,實現核心技術的創新與突破。
下一步,風電事業部將聚焦能源結構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充分發揮業務領域各項優勢,在業務模式端,以“服務+產品+運營+檢測”四位一體模式,打造一站式服務體系;在市場拓展端,深入剖析行業趨勢,明確重點客戶群體畫像及細分市場需求,力求在競爭激烈的風電市場持續擴大規模;在質量保障端,提供從葉片到基礎、從塔內到塔外的全方位安全智能監測檢測技術方案,運用塔筒結構質量檢測鑒定與加固技術,為風電項目的安全運行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