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19:48,隨著4號機位首根鋼管樁精準沉入海底,華能山東半島北 L 場址海上風電項目正式進入全面施工階段。這座離岸70公里、水深超 50米的 “超級風電場”,以國內最深海水深、山東最大單機容量、最遠離岸距離三大標簽,標志著我國深遠海風電開發邁入新紀元。
深海 “巨獸”:技術與規模的雙重突破
超級發電能力 :項目總投資70億元,在渤海灣50米深海域架設42臺12MW國產風機,總裝機容量達504MW,相當于50萬戶家庭全年用電量。建成后年發電量17億千瓦時,可替代標煤53萬噸,減排138萬噸二氧化碳,相當于再造 4.6萬公頃森林。這不僅是一個風電場,更是一座深海中的綠色能源 “巨獸”,為山東乃至全國的能源轉型注入強勁動力。
硬核征服:在驚濤駭浪中創造奇跡
創新技術應對極端挑戰 :面對離岸70公里、浪高6米的極端海況,工程團隊首創 “深海定位架加固術”,通過增加連接筋板與滿焊加固,使定位架抗風浪能力提升 40%。在強風季完成首樁作業,鋼管樁垂直精度誤差小于0.1度,創下同類項目施工精度新高。這不僅是一次技術突破,更是對極端海洋環境的一次有力征服。
“海陸空” 協同作戰:多部門高效聯動
工程部:智慧決策,精準設計,3個月完成2000份地質數據分析,優化鋼管樁結構設計,破解50米深海床巖層硬度難題。每一個數據背后,都是工程師們日夜奮戰的智慧結晶。
設備部:供應鏈的強大后盾,聯動12家供應商,確保單臺重達850噸的 12MW 風機部件準時交付。這是一場供應鏈的精準 “舞蹈”,確保每一個關鍵部件都能在正確的時間抵達現場。
海上突擊隊:24小時無畏前行 ,24小時輪班作業,利用衛星遙感實時監測洋流,將單樁沉樁效率提升至48小時/臺。在無垠的大海上,他們是最勇敢的先鋒,用汗水鑄就綠色明天。
高層謀篇布局:戰略引領未來
4月27日,華能山東公司副總經理李衛東親臨推進會,提出 “三高” 建設綱領。
高起點方案:數字孿生,預演未來,引入BIM數字孿生技術,預演300種海況施工場景。這不僅是一次技術創新,更是對未來的精準預判。
高水平資源:頂級艦隊,實力出征,調集中交三航局 “白鶴灘” 號等8艘頂級工程船參建。這些工程船如同深海中的 “巨鯨”,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高效率推進:黨團合力,攻堅克難 ,黨團 “雙聯共建” 突擊隊獲授旗,目標 2025年底全容量并網,以高效的執行力彰顯國企擔當。
深遠海風電的山東答卷:產業、生態與國際的多重價值
產業升級:打造綠色產業鏈 ,作為山東首個深遠海示范項目,帶動煙臺形成風機主機、葉片、塔筒全產業鏈基地,預估年產值超20億元。這不僅是一個風電項目,更是山東產業升級的強勁引擎。
生態協同:構建綠色能源矩陣,與周邊海域光伏、潮汐能項目形成 “風光儲” 一體化矩陣,助力山東建成千萬千瓦級海上綠電走廊。在藍色海面上,多種綠色能源協同共舞,奏響生態發展新樂章。
國際標桿:“中國方案” 照亮世界 ,為全球50米 + 深海風電開發提供 “中國方案”,度電成本有望壓降至0.35元/千瓦時。這不僅是山東的驕傲,更是中國智慧對世界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