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首個“沙戈荒”大基地外送通道新能源項目、“疆電外送”第三通道配套新能源項目——新疆華電天山北麓基地61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首臺金風科技GWH221-11.1MW陸上風電機組吊裝完成。金風科技將為該項目一標段提供90臺該型風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00萬千瓦。

新疆華電天山北麓基地61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是“疆電外送”第三條特高壓直流通道——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配套新能源項目之一,其中風電總裝機容量420萬千瓦。作為國家能源戰略的“電力高速公路”,特高壓輸電具備遠距離大容量傳輸、低損耗高效能的顯著優勢,±800千伏直流特高壓輸電能力可達傳統輸電線路的2倍以上,3000-5000公里以上超遠距離傳輸損耗率僅約1.5%,可有效實現西部清潔能源跨區域高效配置。
“疆電外送”第三條特高壓直流通道設計輸電能力800萬千瓦,投運后每年可向重慶輸送電量超360億度,其中新能源占比超50%,可覆蓋重慶2025年預計用電量的22%以上,滿足約800萬戶家庭全年用電需求,每年可替代燃煤消耗6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50萬噸,對于推動重慶能源轉型具有重要意義。作為配套項目,新疆華電天山北麓基地61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建成后,就將通過該特高壓直流通道外送電力,每年可新增綠電142億度,節約標煤42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72萬噸。

特高壓輸電具有“大電網互聯、跨區域穩定供電”的核心需求,其配套發電裝備也需具備更出色的產品可靠性、更多面的極端環境適應力和更強大的電網主動支撐能力,以盡可能減少單機故障導致的集群出力波動。
新疆華電天山北麓基地61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位于哈密市巴里坤縣、伊吾縣境內,屬于“新疆十大風區”中的“哈密北戈壁風區”,也稱“三塘湖—淖毛湖風區”。該區域年平均風速約8-9米/秒,年大風日(風力≥8級)超115天,風資源極其豐富。但由于地處偏僻,自然環境惡劣,風沙、低溫、暴雪等極端天氣頻發。為保障項目運行可靠性、提升發電性能,金風科技結合項目環境特征與需求,對機組性能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優化。

機組葉片采用自主翼型設計,以“高升阻比、高Cp氣動性能、氣動載荷最低”為設計目標,將載荷和發電量進行綜合分析,對標航空流體力學,實現結構和重量的優化設計,使葉片發電性能與載荷取得了極優平衡點,機組發電量可較傳統翼型提升3%-5%,充分滿足高發電場景需求。同時,翼型具有低粗糙敏感度的特點,且對葉片進行防腐升級,通過對葉片前緣進行針對性保護設計,使葉片表面耐沖刷以更好適應項目區域多風沙的環境挑戰。
此外,機組還搭載在線數字孿生與一體化輔控系統,通過遍布在機組的葉片載荷傳感器、塔架凈空監測傳感器、傳動鏈振動監測傳感器等實時采集機組各項數據并即時對機組運行策略進行優化調整,還可通過靈活調整前排風機的對風角度,減少遮擋效應與尾流對發電量的負面影響,在保證機組運行安全的同時可最大化整場發電性能,實現“風盡其用”。為應對大葉輪帶來的整機穩定性挑戰,金風科技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GTSim 軟件為仿真引擎,通過精準仿真模擬,有效支撐大葉輪、長柔葉片、高塔架風電機組的仿真設計,全方位保障機組運行安全性與可靠性。

此外,為進一步深化構網型機組支撐新型電力系統的場景驗證。項目特別配置了兩臺11.1MW構網型風電機組,機組通過風儲配合的方式,匹配特高壓直流送端并網應用場景下的“暫態過電壓問題”和“弱電網適應”需求,為行業利用構網型技術支持特高壓工程建設積累經驗。
多年以來,金風科技積極投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主動支撐特高壓電力樞紐建設。截至目前,在新疆哈密十三間房特變電工一期50MW風電場與匯華一、二期風電場,20余臺金風機組以全年可利用率超99.8%的穩定表現和卓越的發電性能,為我國首條“疆電外送”特高壓輸電線路——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累計輸送綠色電力超7.25億度。此外,金風科技也將于今年為“疆電外送”第三通道另一配套新能源項目——華潤電力重能新疆天山北麓新能源基地項目提供210臺GWH221-9.1MW陸上風電機組,總容量超190萬千瓦,為我國優化能源配置打造新引擎。

預計2025年年底,“疆電外送”第三通道將全面建成投運,可顯著增強重慶電網保供能力,拉動哈密經濟增長,社會效益與綠色效益顯著。金風科技將充分發揮自身在產品質量、項目建設運維方面的經驗積淀,為“電力絲綢之路”打造輸送清潔電力的“綠電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