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場質量怎么樣,運行指標說了算。近日,中電聯發布《2024年度電力行業風電運行指標對標結果》,遠景能源海、陸智能風機憑借穩定高效的實戰表現,在山東、江蘇、浙江海上,遼寧、吉林、浙江、四川陸上等全國多個區域的機組可利用率指標排名第一,覆蓋海上、平原、山地、丘陵等多元應用場景,為零碳轉型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

圖:葉片結冰、極端嚴寒、超強大風給風電場冬季穩定運行帶來極大挑戰,安裝72臺遠景能源智能風機的吉林白城大唐向陽風電場二期工程,2023年等效滿發小時數高達3790小時,機組可利用率100%,平均故障間隔時間9700小時以上
風電機組的可利用率(Availability)是衡量風電場運行效率的核心指標,不僅直接影響發電量和收益,也是反映機組可靠性、可維護性及風電場管理能力的關鍵標尺。作為業內直觀展現風機、風場運行表現的權威年度評比,共有55家發電集團(投資)公司、新能源公司所屬的3518家風電場,參加了中電聯2024年度風電運行指標對標,通過對電量指標和設備運行水平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公示、核實及最終評審,最終確定2024年度參與對標得分前20%的風電場、機組主機可利用率排序。
最終,22家全球整機商入列2024年度區域機組可利用率指標最優主機商榜單,遠景智能風機在全國七大區域、多種應用場景中的可利用率表現領跑。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對標劃分出的8個海上區域中,遠景以3個區域利用率指標最優拔得頭籌,在環境苛刻多變的多個海域,進一步充分驗證了機組的高性能與高可靠。

圖:曾連續獲得國家優質電力工程獎與國家優質工程獎的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射陽海上H2南區40萬千瓦風電項目,采用遠景能源EN-148/4.5MW智能風機,2023、2024年可利用率均高達99%以上
中電聯稍早前發布的《2024-2025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指出,受全國平均風速小、發電利用率下滑等因素影響,2024年我國風電年平均利用小時數為2127小時,同比下降107小時。在此背景下,遠景智能風機“逆勢”交出了亮眼的運行表現——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運維檢修分會日前發布的“2024年無故障風電場管理成果名單”顯示,采用遠景能源智能風機的超百座風場登榜,相關項目平均年可利用率高達99.8%,最高年可利用小時數達3925小時,平均年可利用小時數2356小時,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約230小時。
風機快速大型化的今天,“技術無人區”不斷擴大,全球每年都有100GW+新機組走向市場,巨大的規模正在持續放大質量問題,機組可靠性已成關乎行業存亡的剛需。早在2015年,遠景能源就前瞻性規劃建設了智慧風電測試驗證中心,率先打造了全球領先的多層級、全流程、全工況測試驗證體系,并在大型化浪潮下與時俱進,從范圍、時間、標準三個維度進一步優化測試驗證流程,為風機持續進化注入高可靠基因,為風場的長周期保值增值兜底。
質量為王,標準先行。5月27日,由全國風力發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遠景能源牽頭編制的《風能發電系統可靠性》國家標準啟動會在上海順利召開,標志著我國風電可靠性管理邁入標準化、系統化的新階段。遠景作為《風能發電系統 可靠性》國家標準牽頭單位,基于大量行業實踐和質量數據積累,轉化IEC標準為風電可靠性國家標準,力求讓可靠性成為風電發展的底線和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