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全國首個吸力筒基礎桁架式“風漁融合”型海洋牧場“盛唐一號”在廣東省汕頭市正式投產。
該項目依托已投產的大唐南澳勒門Ⅰ海上風電擴建項目的區位優勢,通過立體式用海、復合化開發模式,形成“水上發電、水下養魚”的“一片海兩種收成”循環經濟體系。這是汕頭市探索“海上風電+海洋牧場”融合發展的首個示范項目,也是中國大唐首個現代化海洋牧場。

“盛唐一號”矗立在距離南澳島南側10公里的大唐南澳勒門Ⅰ海上風電場場區內,具有良好的深海養殖條件。據介紹,“盛唐一號”跨距達38米,高度56.5米,總重約1760噸,養殖水體達1.36萬立方米,采用模塊化建造工藝,設計可抵御16級超強臺風。


“盛唐一號”采用吸力筒基礎桁架式結構。“這是一種底端開口、頂端封閉的筒狀結構。”大唐汕頭新能源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婁淑軍比喻說,可以將其想象為巨大的“海底吸盤”,它不僅能“吸”在海底,保障結構穩定,又能“拔”起來,具有免打樁、安裝快、經濟環保的特點,既可以提供穩固的基座,又可以實現海洋牧場的整體遷移。
“盛唐一號”配置自動投喂裝置、智能洗網機器人、水質檢測、水下監測、綠色光伏供電、雜魚誘捕等先進功能,養殖水體1.36萬立方米,養殖魚種為具有高經濟價值的海魚,項目投產后預計年產約180噸。這些海魚不僅將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后續的捕撈、運輸、銷售等環節還將帶動海洋物流服務業的發展,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盛唐一號”作為“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的嘗試,將為深遠海養殖產業化發展積累寶貴經驗、提供實踐依據。
——婁淑軍
該項目將吸引科研機構、高校等合作
帶動海洋科研服務、技術咨詢等
科技產業發展
拓展海洋業態

接下來,中國大唐將依托先進的養殖技術和智能化設施,助力實現漁業養殖的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生產,為建設藍色海洋經濟貢獻大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