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海外品牌質疑“中國造不出滿足20年復雜工況的齒輪箱”,到10000臺自研自制國產齒輪箱下線、在運6500臺齒輪箱失效率遠低于行業最低水平,十年彈指一揮間。
9月16日,遠景能源第一萬臺自研自制齒輪箱下線儀式在江陰遠景傳動鏈工廠舉行,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首席產品官、風機與裝備產品平臺總裁婁益民表示,在“創立傳動產品民族品牌”的初心指引下,遠景自研自制齒輪箱(EnG)從無到有,用7年時間逐步實現了從0到10000的歷史性跳躍;EnG從一個微小的業務單元,成長為全球第一梯隊齒輪箱制造商。這既是遠景深度制造的“數字里程碑”,也是中國制造的“信心豐碑”,為中國制造大步走向全球奠定了堅實基礎。

風機是24小時不停旋轉的精密設備,而齒輪箱是風機的“心臟”,全生命周期要“跳動”上億次,技術壁壘高、制造難度大、價值鏈條長,被視為純機械傳動領域皇冠上的明珠,多年來一直被海外品牌壟斷。
作為全球風電第一大國,中國風機的“心臟”憑什么攥在別人手里?遠景決定啃下這塊硬骨頭:從第一套齒輪箱圖紙公差的反復斟酌、齒形參數的反復優化,到第一次整機加載試驗的通宵守崗、極限驗證測試的反復迭代;從解決原材料純凈度的破釜沉舟,到集成傳動鏈和滑軸的持續創新引領……靠著不服輸的決心和對“質量就是生命”的堅守,2018年11月遠景首臺自研2兆瓦齒輪箱“破繭而出”,2020年7月第100臺“初露鋒芒”,直至今天第10000臺“閃亮登場”,遠景勇闖“無人區”,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在風機深度制造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歷史跨越。
目前遠景自研自制齒輪箱已在全球12個國家、520多個風場扎根,總吊裝量突破8000臺,其中6500臺已并網發電,海上風機并網運行已超過100臺;它們在國內的最長運行時間已超過6年6個月,國外最長運行時間超過3年8個月,海上風機最長持續運行時間也已突破2年3個月。這些遍布全球各大風場的齒輪箱,至今未發生任何一起因原材料缺陷導致的故障,整體失效率遠低于行業最低水平,展現出卓越的產品可靠性和質量穩定性。
江陰市副市長、江陰臨港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魏鋒表示,遠景能源立足自主研發,成功解決了風機齒輪箱“斷齒”、“軸承滾道剝落”等技術難題,展現出強大的研發創新實力、精湛的制造工藝水平和卓越的質量管控能力。期盼遠景能夠把更多優質項目落戶在臨港、前沿技術轉化在臨港,臨港也將一如既往、竭盡所能服務好遠景,依托扎實的制造基礎、完善的產業配套、“區港一體”獨特優勢,為遠景的國際遠航提供“臨港支撐”。
遠景能源風機與裝備產品平臺助理體系負責人、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負責人黃虎回顧:從2018年首臺2MW齒輪箱起步,遠景齒輪箱扭矩與功率密度不斷提升;滑軸齒輪箱已批量應用于 5MW ~ 18MW產品中,持續突破扭矩密度的行業極限;從單一的齒輪箱升級為涵蓋低速集成、高速集成、全集成等多種傳動鏈形態的產品矩陣,遠景真正做到了按需定制、快速響應。源源不斷的技術創新確保了遠景傳動鏈產品能夠從容應對日漸多元的市場需求,為整機的高性能、高可靠保駕護航,“遠景出售的不只是齒輪箱和風機,是‘二十年不用半夜爬塔筒搶修’的放心,是‘每一臺都能穩定發電創收益’的信任。而這份信任,就藏在齒輪箱每一個精密嚙合的齒間,藏在我們對‘質量穩定’近乎偏執的堅守里。”
遠景傳動鏈事業部助理體系負責人周平表示,遠景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擁有齒輪箱工廠的中國風電整機企業,產品序列覆蓋3MW-18MW的海陸風機,2025年出貨量預計將超4000臺,多款大兆瓦齒輪箱獲得國際權威機構DNV頒發的A類認證證書,既印證了產品開發的先進性、穩定性,又證明了遠景從供應鏈管理、工藝開發、生產制造、質量控制到現場運維全鏈條、多維度能力過硬。未來也將通過技術創新不斷突破,再攀高峰。
江陰臨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盛達,江陰申港街道黨工委書記袁飛,申港街道新能源和裝備產業園主任沙曉軍,遠景能源傳動鏈事業部助理體系負責人Dr. Ralf Rüschoff、張曉杰等出席下線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