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国产,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當前位置: 東方風力發電網>看資訊 >其他消息 > 這座蘇北城市,如何成為“海上風電第一城”?

這座蘇北城市,如何成為“海上風電第一城”?

2025-09-23 來源:經濟日報 瀏覽數:31

今天,綠色低碳的浪潮正以不可阻擋之勢重塑世界。在這場時代變革中,鹽城將如何勇立潮頭,又將為未來描繪出怎樣的新圖景?我們期待它用行動書寫出一份令人矚目的答卷。

地處黃海之濱的江蘇鹽城,是一片一直向海生長的土地。南邊的長江,北邊的淮河,穿過高山、越過原野,將從上游裹挾而來的泥沙帶到黃海,淤沙成地。這塊土地上日新月異的綠色變革、正在崛起的產業高地引人注目。

鹽城在經濟大省江蘇風頭正健。去年,該市地區生產總值位列全國大中城市第39位,服務業增加值、工業技改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多項指標增速居全省前列。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產業集群積厚成勢,將鹽城坐標嵌入了世界新能源產業的版圖。

這里不僅有海與陸的際會、南與北的交融,更有血與火的淬煉。作為新四軍重建軍部所在地,熱血鑄就的“鐵軍精神”已成為城市的精神品質。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感念習近平總書記到鹽城考察新四軍紀念館時的語重心長,正在為經濟大省挑大梁攢起萬千力量。

圖片

為何鹽城的綠是世界的潮 

驅車穿行鹽城沿海公路,只見風機在海天間輕盈旋轉,光伏板在驕陽下熠熠生輝。吹過鹽城的那陣風、灑下的那縷陽光,正在為這座城市充電。

走進鹽城大豐港零碳產業園,能碳智慧管理平臺上,園區“源網荷儲”一體化新型電力系統運行情況一目了然。在鹽城,綠電通過國網變電站匯集專線輸送至園區、企業……作為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鹽城近七成的全社會用電量來自新能源。

“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約占全球的7%,全國的八分之一?!丙}城市發改委副主任陳鋒介紹。

圖片

龍源大豐海上風電項目。嚴正東攝

資源稟賦從來都是決定城市命運走向的關鍵力量。鹽城,因鹽而生。3000年前,先民就在這里煮海曬鹽。東晉時期,因“環城皆鹽場”而名鹽城。為運鹽貫通鹽場的串場河,現在被親切地稱作母親河。彼時“煙火三百里,灶煎滿天星”的盛景,如今化作光伏矩陣里躍動的光斑、乳白色葉片劃出的弧線。

綠色浪潮席卷之下,鹽城再次成為新能源的“寵兒”。這里近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超每秒7.6米、遠海接近每秒8米,是全球最具開發價值的海上風場之一;太陽能富集,年平均光照時間約2280小時。江蘇最長的海岸線、最大的沿海灘涂、最廣的海域和省內最大的土地面積,放大了鹽城新能源項目的優勢……

市場就此落子,經濟高地隨之崛起。鹽城匯聚金風科技、遠景能源、上海電氣等知名風電整機制造企業,構建起涵蓋“研發設計—裝備制造—資源開發—運維服務”的風電全產業鏈。截至目前,鹽城海上風電整機產能占全國40%以上,海上風電裝備綜合產能居全國城市之首,是名副其實的“海上風電第一城”。

2024年,鹽城牽頭申報的鹽常宿淮綠色光伏先進制造業集群入圍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覆蓋硅片、電池、組件、輔材輔料、裝備制造、應用系統、組件回收等環節的光伏產業集群,基本可實現全產業鏈自主發展。

面對光伏行業調整,唯有筋骨更強。通威太陽能科技鹽城基地是全球光伏行業單體規模最大的組件基地,行政負責人熊杰表示,“基地41條生產線工序實現高度自動化生產,同等人員工時的情況下產量顯著提升30%”。不久前,該基地獲批江蘇省“先進級智能工廠”項目。

圖片

“風光漁”一體化電站。(資料圖片)

在鹽城,智能工廠、燈塔工廠、綠色工廠、綠色園區、零碳工廠、零碳園區……定義著下一代工業文明;

綠電+氫能、綠電+冷能、綠電+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傳遞“雙碳”背景下能源轉型的訊息;

先行先試零碳園區建設,發布全國首個沿海零碳園區建設地方標準,成立全國首個園區級綠電綠證服務聯合體……鹽城用制度創新這把鑰匙,打開了發展活力的閘門。

“今日之鹽城,得天時、攬地利、聚人和?!痹邴}城市委書記周斌看來,鹽城是長三角中心區城市,擁有上海在外歷史最悠久、面積最大的“飛地”,是承接產業溢出、科創溢出和人才溢出最具優勢的地區之一。鹽城有港口、機場共5個國家級一類對外開放口岸,公鐵水聯運、河海聯運的集疏運體系為產業項目的大進大出提供了基礎。

“鹽城是長三角的鹽城”。作為中國經濟最強勁的發動機之一,長三角地區不僅僅承載著鹽城綠色能源的未來。當前,研發在上海、生產在鹽城的協同模式日漸成熟,兩地人才雙向流動已成常態?!笆奈濉币詠?,全市新開工長三角地區億元以上項目1508個,占比73.2%。

“鹽城是中國的鹽城,是世界的鹽城”。如果說,鹽城借新能源躋身國家隊,那手握的“世界自然遺產”與“國際濕地城市”兩張名片,讓它加入了“世界朋友圈”。

在鹽城黃海濕地博物館,全息展演系統將參觀者拉入展翅飛翔的鳥群中間,隨它們悠閑地覓食、漫步。海潮、海灘,魚類、鳥類,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構成了鹽城奉獻給世界的濱海濕地類自然遺產。在曠野上遠望奔跑的麋鹿,在蘆葦蕩聆聽丹頂鶴的鳴叫,在野鹿蕩仰望浩瀚的星空……在這里,生命脈動找到了與大地呼吸的共鳴。

圖片

春遷黑臉琵鷺。(資料圖片)

綠色發展是與世界對話的“共同語言”。2023年,以“綠色低碳發展 共享生態濱海”為主題的全球濱海論壇在鹽城召開,世界各地的朋友們共聚一堂。今年,鹽城再次以“東道主”身份發出“綠色邀約”,奏響可持續發展的華彩樂章……

每當暮色四合,串場河畔,華燈初上,游人如織,展現出這座濱海城市的旖旎風情。承載白色海鹽文化的母親河,如今吟唱著綠色發展之歌。

風光之城為何在這里崛起   

綠色能源是鹽城三大名片之一,當地現有可開發的海上風電和光伏資源約60GW,相當于3個三峽電站?!拔覀冋劢埂p碳’目標,加快打造綠色低碳轉型的示范城市?!丙}城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嚴漢平說。

實現“雙碳”目標,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主戰場?;凇案幻?、貧油、少氣、可再生能源豐富”的能源特征,大力發展綠色能源,既能改變我國能源結構“偏煤”狀況,又能解決油氣資源“卡脖子”問題,確保能源安全。

“把鹽城打造成綠色能源供給基地,對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綠色轉型具有重大意義。”江蘇悅達集團董事長張乃文深有體會,長三角地區是我國一次能源主要輸入地,化石能源約占區域能源消費總量的90%。相較于中西部風光電資源優勢地區,鹽城在地理位置上優勢明顯。

天時地利匯聚,鹽城加快海上風電、光伏、LNG、儲能等重大能源項目建設,推動“風光火氣氫”一體化布局、“源網荷儲用”一體化發展,構建長三角最大綜合能源保供基地。且看兩組數據:

28——中海油鹽城“綠能港”一期項目建成后,液化天然氣年處理能力達600萬噸,可供江蘇全省民生用氣約28個月。

2000——今年7月,鹽城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2000萬千瓦。

今天,鹽城瞄準建設綠色能源之城,正在打造世界級新能源產業集群的路徑上疾馳。

圖片

位于江蘇省鹽城市的中國海油“綠能港”項目。截至目前,項目已累計接卸784萬噸液化天然氣,為長三角及周邊地區供應天然氣超98億立方米。郜野喬攝(中經視覺)

追風逐光、向新攀高,鹽城何以行?

首先,前瞻布局,久久為功。

2006年,國華投資東臺20萬千瓦國家風電特許權項目啟動,揭開鹽城風電開發序幕。2009年,《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這片經濟“洼地”迎來崛起良機。

江蘇沿海三市中,連云港定位高、要做歐亞大陸橋東方橋頭堡;南通區位好、通江達海靠上海;鹽城空間大、產業腹地廣闊?!皳屪パ睾0l展國家戰略機遇,綠色產業發展是核心,把資源優勢變為產業強勢是主策?!睍r任鹽城市發改委負責人回憶說,面向“十二五”,鹽城提出“加快建成新能源產業基地”,積極實施沿海千萬千瓦風電、千萬千瓦光電、千萬千瓦火電“三千工程”,鹽城沿海由此成為新能源特色產業培植基地。

按照有關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年均增長26.4%、89.5%。鹽城乘勢而上,2015年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均居江蘇省首位。

咬定青山不放松。黨的十八大以來,鹽城市搶抓國家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全力推動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發展,實現新能源產業規模和開發規?!皟蓚€翻番”和“兩個破千”的歷史性跨越。

其次,鏈式發展,做強做大。

海上風電產業鏈鏈條長、關聯度大、帶動性強。2009年,鹽城大豐憑借風能資源引入風機制造巨頭金風科技,次年規劃建設風電產業園,如今產業園工業開票連續6年超百億元。

“海上風電裝備企業布局要貼近市場,鹽城海上風電發展條件理想,港口運輸便利,是金風科技由陸向海發展的重要支點?!贝筘S經濟開發區新能源產業園負責人說,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江蘇金風扎根發展,兆瓦級整機年產能超1200臺。30余家風電配套企業隨之落戶鹽城。

圖片

金風科技。(資料圖片)

一臺風電機組需要上萬個零部件、300多家一級供應商。今天,多數關鍵部件都能在當地找到供應商,實現“3小時供應鏈”構建。

聚企成鏈,聚鏈成群,鹽城形成了“搬不走、拆不散”的新能源產業集群。以光伏為例,集聚天合、阿特斯、協鑫等行業前10強企業中的8家,以及大批配套領軍企業,綜合產能全國居首。隨著江蘇省沿海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中心、潤陽光伏研究院等一批創新平臺建成,千億元級產業集群創新驅動更加有力。

“早期通過招引,龍頭企業紛紛落戶,從天合再到后來的通威,落地項目體量越來越大,市場需求驅動供應商就近配套?!丙}城市工信局辦公室主任吳沐宸說,產業做大更要做強,鹽城每年更新發布重點產業鏈“四圖三清單”,指導板塊瞄準產業鏈龍頭企業、“鏈主”企業上下游和供應鏈配套項目、產業鏈短板缺項環節持續突破,著力強鏈補鏈延鏈。

產業轉移并非簡單的空間位移,而是價值鏈的重構升級。當長三角的資本、技術、人才與蘇北的土地、勞動力產生化學反應,黃海之濱崛起新的產業高地。

最后,開放合作,實現共贏。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任重道遠,但與同道者攜手前行,則山海不為遠。

央地合作不斷深化。鹽城集聚了國家能源、國電投等“五大六小”所有新能源開發央企,基地型項目紛紛落戶。

三峽集團將鹽城作為海上風電起航之地,布局多座海上風電場及專業化運維業務。海上風電場開發技術復雜,投資規模巨大。以三峽江蘇大豐8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為例,共需安裝98臺風電機組,配套建設3座海上升壓站。其風電機組及塔筒設備、海纜采購金額為30.83億元、13.04億元,由金風科技和中天海纜中標,主要在鹽城生產。

“新能源開發制造聯動發展背后,是‘央企聯地方、國企協民企’的合作共贏。”鹽城市發改委新能源處負責人魯海峰說。

國際合作積極推進。在鹽城,首個中外合資海上風電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中國和西班牙政府間科技合作項目——金海風力發電桁架式塔架獲得國家專項支持,多家跨國公司投資新能源項目。

作為船舶風力輔助推進技術領軍者,芬蘭挪世航力公司在鹽城投建全球首個自主專業旋筒風帆生產基地?!笆袌鲂枨罅亢艽螅黄诋a能已飽和,我們正在啟動二期項目建設,預計年增加銷售額近10億元。”該公司中國區副總裁海云逸的信心溢于言表。

產業轉型如何步步登高

光伏板汲取陽光的饋贈,風機捕捉大氣的脈動……這樣的能源獲取方式,重塑著人與自然的關系。當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貫通城市經濟命脈、綠色低碳理念浸潤發展過程,當地的產業格局也因此被深刻地改變。

對鹽城來說,以萬億工業規模的體量,向新型工業化高處攀登,強壯實體經濟筋骨,既有轉型的陣痛、負重前行的挑戰,更有向綠、向新、向未來的堅實基礎。如今,鹽城打造長三角北翼先進制造業高地的愿景正一步步照進現實。

筑牢傳統產業“防線”——

在鹽城,鋼鐵、紡織等傳統產業占比超過六成,其發展關乎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全局。通過改造升級,傳統產業煥然重生,打開了新天地。

踏入江蘇悅達紡織集團有限公司10萬錠綠色智能工廠,不見紡織女工的繁忙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大型紡紗機器精準“穿針引線”,智能運輸機器人忙碌穿梭。

悅達紡織集團董事長戴俊介紹,工廠萬錠用工從55人下降至15人,生產效率提升30%、單位能耗下降10%、噸紗的加工成本下降23%。實現了全流程綠色化。

在鹽城聯鑫鋼鐵有限公司數字化監控室,超低排放管控治理一體化平臺十分醒目,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指標數據實時更新,數字生產、數字安全、數字環保、數字裝備、數字物流五大監測系統協同運行,立體保障生產流程綠色高效。

鋼鐵業是碳排放大戶,鋼企往往給人“傻大黑粗”的刻板印象?!巴ㄟ^超低排放改造、節能降碳和循環利用,現在企業回收利用副產煤氣發電,噸鋼能耗降低一成,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兩成、行業領先?!甭擌武撹F總經理曾錦告訴我們。

“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技術和模式。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核心在發展邏輯的深度重塑,加快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丙}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何華介紹,鹽城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行動滾動實施項目6756項;“十四五”以來,全市能耗強度累計降幅超16%。

加快新興產業“升級”——

培優育強新興產業,方能壯大綠色發展動能。鹽城聚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5+2”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政策扶持、技術創新、市場拓展等舉措做大增量,加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圖片

遠景儲能電站。(資料圖片)

江蘇遠航錦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車儲共用領域的高科技企業,在鹽城風光儲一體化發展的布局中擔綱補短板的角色。

無塵生產車間里,自動化設備滿負荷運轉,磷酸鐵鋰新型車儲共用電芯產品依次下線?!拔覀冏灾餮邪l的340安時動力電池,具有高安全、耐低溫、長壽命、高倍率等特點?!惫军h支部書記朱勝華說,企業一期5吉瓦時項目已全部投產,今年在手訂單已排到年底,預計2025年開票銷售將超10億元。

同樣忙碌的還有江蘇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工業4.0智能工廠。在機器轟鳴聲中,一輛輛嶄新的新能源汽車駛下產線,由物流車發往大豐港漂洋過?!?/p>

公司副總經理王麗萍說,企業與鹽城新能源汽車產業壯大同頻共振,將鹽城定位為全球出口基地,今年上半年銷量同比增長13%、產量同比增長16%。

新賽道跑出加速度。2024年,鹽城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企業開票達到千億元,汽車整車銷售超31萬輛。

“鹽城分領域制定了新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和配套政策,七大新興產業規模全部超千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1.4%?!标愪h說。

攻克未來產業“難關”——

未來產業決定產業未來。雖地處蘇北,對于未來產業,鹽城人并沒有“高不可攀”或“緩一緩”的想法。“現在不抓緊布局,錯失的將是整個時代。”周斌強調。

東臺聯合飛機科技有限公司展示樓內,大載重無人直升機、農業無人機、多旋翼無人機“列隊”接受檢閱;該公司和當地聯合成立的“飛手”培訓中心里,學員們正在緊張備考。就在我們參觀時,裝載著醫療用品的無人機正飛向偏遠村莊,當地構建了覆蓋市、鎮、村三級醫療機構的無人機配送網絡。

向窗外望去,已經平整好的土地承載著聯合飛機公司一飛沖天的夢想,項目建設正在加速推進。從醫療、應急消防,到巡查測繪等多種場景,更廣闊的天地即將打開……

憑借優越的空域條件,鹽城低空經濟蓄勢騰飛。“東臺共規劃建設無人機起降點466個,目前已建成275個,高標準規劃航線244條,其中市區航線34條,鄉鎮航線210條,7個大應用領域及20個應用場景可落地生根。”聯合飛機項目幫辦員——東臺開發區招商局局長劉偉說,東臺正以鏈主企業為中心,構建集生產制造、產業孵化、服務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全產業鏈集聚區。

智能網聯汽車代表汽車產業發展方向。乘測試車駛上中汽研汽車試驗場股份有限公司高速環道,時速突破260公里,擋風玻璃前的視線與地面成90度直角,猶如貼地飛行。

“長三角(鹽城)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也有起降跑道,可對飛行汽車和低空飛行器進行測試?!惫驹囼灩芾聿坎块L劉東儉說,從全球首個真實隧道場景,到最新一代通信感知一體化的5G—A網絡基站,再到智能網聯高速環道與多車道性能路一體化設計,試驗場不僅規模大、首創多、綜合性強,更勾勒出未來智慧交通的藍圖。

科技產業如何高效“聯姻”

圖片

日出時刻,江蘇省鹽城市黃海濕地上的風力發電場。孫華金攝(中經視覺)

當全球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實現以年均0.5%速度提升、海上風電邁向15MW+超大機組時代,與新能源產業迅猛發展相伴而來的,是技術迭代的競爭壓力。如何把握好產業結構調整的“窗口期”?把創新基因植入產業發展血脈,是決策者對城市未來走向的清醒把握。

“去年鹽城科技創業能力排名強勢躍升8位,增幅高居全國第三、全省首位。”鹽城市科技局副局長王勁松說到此時很是自豪。但在長三角地區,鹽城仍在追趕行列。該市今年實施的科技賦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力爭到2027年,科技創新綜合實力躋身長三角中心區城市前十強。

于是,重點突破,有所為、有所不為,成為鹽城打好科技這張牌的戰略謀劃。近年來,該市集中力量打造“5+2”戰略性新興產業和23條重點產業鏈,編制發布重點產業鏈創新圖譜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指南。

今年初印發的《鹽城市科技賦能產業發展激勵政策(試行)》顯示,對牽頭承擔國家、省科技重大專項,開展產業前沿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單位,按要求給予配套,單個項目最高1000萬元。圍繞全市“5+2”戰略性新興產業和23條重點產業鏈,健全“揭榜掛帥”常態化推進機制,探索開展“賽馬制”“里程碑”“業主制”等新型項目組織形式,開展制約產業技術重大創新的“卡脖子”技術攻關,分檔擇優給予單個項目資助100萬元至500萬元。

真金白銀的投入背后,是創新資源的匯聚。聚焦“產業鏈”,布局“創新鏈”“人才鏈”,鹽城重點產業人才招攬同步跟上。從“需求識別”到“精準匹配”再到“動態服務”,構建起全鏈條引才機制;“以賽引才”,培土式移植、候鳥式聘任、訂單式培育,舉辦沿海人才發展大會、氫能產業人才專場對接會、高層次人才懇談會,推動產業升級與人才集聚“雙螺旋”上升。

本地科教資源相對缺乏怎么辦?知名企業把制造基地放在鹽城、研發中心卻放在外地如何破解?還有一些科研團隊對是否到鹽城“扎根”猶豫不決……面對一個個棘手的問題,鹽城需要拿出應對之策。

“過去科技是科技、產業是產業,各干各的。比如,科技招商不管成果轉化,產業招商只管項目落地,現在是科技招商和產業招商融合在一起干?!蓖鮿潘山榻B,通過招新引高,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鹽城分中心、中科西伏河概念驗證中心、中科院氫能裝備制造基地等一批中字號、央字頭項目簽約落地,不僅吸引了大批人才,還推動多個技術攻關項目取得進展。

鹽城綠色低碳科創園管理辦負責人講起當年吸引金風科技這樣的行業龍頭企業在當地設立研發中心的經歷。鹽城開出了優厚條件,但作為考核指標之一,要求金風科技的技術帶頭人——總工程師翟恩地每年必須在鹽城工作相當長一段時間,這讓他很為難。

為留住人才,鹽城綠色低碳科創園特事特辦,把考核指標放寬到按整個研發團隊來計算時間??恐鴮嵤虑笫呛蜐M滿誠意,當地最終打動了金風科技,其牽頭的金風科技前沿技術研究院落戶園區。

看準了,就堅持去做。有家香港上市的高科技企業帶著二次創業項目,找了很多地方洽談合作事宜。結果對方一聽,都委婉表示:“除了這個項目,其他的我們都可以談?!?/p>

“既然看好,為什么不敢投?”園區負責人說,如果一點風險都沒有,那就不是創新;既然相信企業技術實力,就要敢于在項目早期介入,扮演“天使投資”,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與企業共同成長。

圖片

海洋牧場。(資料圖片)

如今在西伏河畔,鹽城綠色低碳科創園圍繞風電、光伏、氫能、儲能、雙碳、海洋經濟、現代農業七大主題,集聚了金風、三峽等22家行業龍頭企業、10支科學家團隊、1400余名科技創新人才,招引高水平科創項目100多個。

鹽城綠色低碳科創園,設立不過一年多,卻被稱為鹽城“創新之核”的核心。為何?用園區負責人的話來說,它的使命就是要在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上闖出一條路來。“聚焦科創項目的全生命周期,我們構建起‘體制革新、精準選商、動態評價’的產創融合‘567’工作法,高標準、多維度護航產創融合。”

管理體制政轉企、運營機制管轉放、招商模式招轉投、收益方式金轉股……一系列改革重塑體制機制,鹽城綠色低碳科創園的自我革新成為科創項目快速成長的“底氣”。

在這里,這邊是金風前沿技術(鹽城)研究院的科研團隊,正全力攻關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和漂浮式風電技術;那邊是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團隊成功研制世界首臺兆瓦級±30千伏直流變換器,將深遠海輸電電纜材料損耗降低近三分之一,為海上風電遠距離高效傳輸提供核心支撐。

龍頭企業與大院大所何以能在此“同題共答”?“上下樓上下游、相鄰樓相鄰鏈”的園區建設理念,讓他們的協同更絲滑無礙。

在這里,氫能技術研發中心實驗室里,多臺精密儀器正高速運轉。800米外就是中試車間,實現了技術成果“出實驗室即進生產線”。國科華創新材科技(鹽城)有限公司的鈦纖維氣體擴散層技術從實驗室到中試基地生產,用時不到一年……

科研人才占比率、實驗平臺亮燈率、標志技術突破率、研發成果應用率、創新資本投融率、孵化加速時效率、產銷利稅實現率,這“七率”已成為園區項目釋放動能、千帆競發的生動注腳。

精準推動“從1到10”前沿技術攻關,大力推進“從10到100”科技成果應用轉化,鹽城綠色低碳科創園構建起集技術研發、標準制定、場景應用于一體的全生態創新體系。呼之欲出的產創融合發展示范園區,正走向開闊地帶。

“碳路先鋒”如何干出更大名堂

從我國發展全局看,江蘇等經濟大省肩負“挑大梁”的重任?!按蝾^陣”“勇爭先”“走在前”“作示范”——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參加全國人大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是對包括鹽城在內江蘇十三個地級市的殷切囑托。

說起江蘇,人們往往習慣性地將更多目光投向“第一方陣”的蘇南地區。在很多人印象中,距離上海三百公里的鹽城,更多是以“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而聞名。

直至2023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到鹽城考察時,人們才驚喜地發現,在人多地少、能源資源依賴外部輸入的長三角地區,這個“天藍地綠基因紅”的蘇北沿海城市,竟擁有這么一大片還在不斷“生長”的寶貴土地資源、如此多有待開發的清潔能源,等待著有志者“揮毫潑墨”,為江蘇“強富美高”新畫卷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破繭的時刻終于到了!2022年,江蘇省委省政府出臺文件,支持鹽城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2023年鹽城入選國家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對于綠色低碳發展,鹽城有了更宏闊的視野,為此展開的探索也將獲得超越一城一地的意義。

要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碳路先鋒”,成為鹽城的重要標識之一。這既是擔當作為的體現,更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一方面,在強手如林、你追我趕的江蘇,鹽城要加快發展,才能不斷縮小與“第一方陣”的差距;另一方面,“世界自然遺產”與“國際濕地城市”是鹽城引以為傲的兩張名片,如果走粗放式發展的老路,必然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得不償失。

如何抉擇?

答案只有一個:在綠色低碳的賽道上干出名堂來。

鹽城一體推進碳達峰試點城市和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大膽試水引領性、標志性工程探索新路。在綠電資源富集的射陽港經開區、大豐港經開區、濱海港工業園區先行先試零碳園區。按照能源清潔化、產業綠色化、設施低碳化、管理智慧化、認證國際化的“五化”思路,三個零碳產業園分別基于“綠電+新型電力系統”“綠電+氫能”“綠電+冷能”推進建設,力求差異發展、互動并進。

圖片

濱海零碳產業園。(資料圖片)

在園區,對能源的精細利用達到“吃干榨凈”的程度。過去,-160℃左右的LNG氣化釋放的冷能,只能排入大海,污染環境自不必說,更是對寶貴能源的浪費。如今,濱海港零碳產業園建成全國首家LNG冷能交換中心,對冷能實施梯次利用:深冷進行冷能發電,中冷進行制冰、凍干食品,淺冷進行冷水養殖、冷鏈物流,以及為算力中心降溫。

在園區,工業企業不僅成為綠電就地就近消納的主體,更悄然帶動一場能源生產消費方式的變革。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裝備,從這里走向世界,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風光資源,又源源不斷轉化為更多的清潔能源。這種以綠色能源制造綠色產品的“以綠制綠”模式,正引導產業深度脫碳。

在鹽城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費堅看來,目前鹽城的綠電大多是并入大電網,與傳統的火電混在一起使用,實在太可惜。因為如此一來,綠電難以溯源——到底企業用的每一度電里,有多少是綠電、多少是火電?碳排放有多少?

如何讓綠電發揮出更大價值,既關乎能源綠色轉型,更關系著鹽城未來。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全球共識,包括歐盟在內的眾多國家對綠電使用、企業碳排放、產品碳足跡的要求愈發嚴苛,綠色貿易壁壘大行其道。作為外貿大省,江蘇必須超前布局綠色產業鏈供應鏈,完善碳標識認證、碳足跡管理等制度體系,才能在未來競爭中贏得主動。零碳產業園就此積極探索。

一條條綠電專線的架設,讓鹽城綠電有了“專用通道”,實現物理可溯源,為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增添底氣。同時,與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英國標準協會等建立合作關系,探索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碳足跡核算認證和零碳園區建設標準體系,為入園企業開展碳足跡一站式服務和綠電綠證交易。

利用富余的綠電制綠氫,通過氫氨醇一體化項目,進一步發展綠色甲醇、綠色液氨;利用當地豐富的生物質資源,發展生物天然氣、生物柴油、生物航煤;建設海上綜合能源島,融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瞄準“零碳”目標矢志創新,鹽城涉入“碳”路無人區,這一驅動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對經濟產生深遠影響的嶄新征程,承載著人們關于未來的無限憧憬。

今天,綠色低碳的浪潮正以不可阻擋之勢重塑世界。在這場時代變革中,鹽城將如何勇立潮頭,又將為未來描繪出怎樣的新圖景?我們期待它用行動書寫出一份令人矚目的答卷。

圖片


【延伸閱讀】

大連重工與寶信軟件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霍林河循環經濟示范工程續建(第六期)200MW風電項目首吊成功

中國信保承保哈薩克斯坦單體最大風電項目順利并網發電

中復神鷹高性能碳纖維榮登工博會“十四五”工業重大成就展

科技創新 | 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黑燈場站技術導則》通過技術評審

巴彥淖爾市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項目成功并網發電

中國節能風電公司與賀州市昭平縣政府簽訂投資開發協議

總投資39.45億元!華電450MW風電項目開工

東方天津葉片埃塞俄比亞阿依薩項目葉片生產成型圓滿完成

寧夏電力首個分散式風電項目首臺風機吊裝完成

901MW海上風電核準事項調整!

中石油、華電中選!河北290MW風光項目競配結果公示

中船科技100臺機組完成吊裝為“疆電入渝”按下加速鍵

內蒙古120萬千瓦風電基地啟動投資主體優選!

黑龍江木蘭200兆瓦風電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大慶油田首個山地風電項目首臺風機吊裝完成

國家能源局:攻關風電關鍵裝備,提升沙戈荒、深遠海等風機運行可靠性

中節能西北區域公司天水秦州50兆瓦項目首臺風機吊裝完成

中節能風電西南區域公司與廣西賀州市昭平縣政府簽訂風電投資開發協議

陸上風電不參與機制電量競價!廣東“136號文”出爐!存量電價0.453元/千瓦時(含解讀

標簽:

風電
閱讀上文 >> 中復神鷹高性能碳纖維榮登工博會“十四五”工業重大成就展
閱讀下文 >> 中國信保承保哈薩克斯坦單體最大風電項目順利并網發電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jiechangshiye.com/news/show.php?itemid=81440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按分類瀏覽

點擊排行

圖文推薦

推薦看資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颍上县| 东至县| 北京市| 西乌珠穆沁旗| 长垣县| 沙河市| 同心县| 青川县| 托克托县| 石阡县| 观塘区| 余姚市| 华安县| 霸州市| 泗洪县| 都兰县| 资源县| 元江| 宝清县| 金阳县| 建水县| 鹤壁市| 光泽县| 子长县| 苏尼特左旗| 石城县| 米林县| 波密县| 庐江县| 中卫市| 成武县| 莱西市| 蒙阴县| 沙河市| 澄迈县| 鄂托克前旗| 博乐市| 海宁市| 绍兴县| 洛阳市| 茂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