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申報項目啟動資金不得低于10億元,連續三年盈利,否則不予批準開建。”4月28日,內蒙古能源開發局局長王秉軍在“2011長江商學院新能源行業高峰論壇”上指出,內蒙古政府將提高新進入開發風電企業的審批門檻,到“十二五”末,內蒙古全區內的風電開發企業將由目前的68家左右整合至25家以內。
據悉,目前僅五大發電集團在內蒙古就各自規劃到“十二五”末超過1000萬千瓦的裝機量,但內蒙古全區規劃到2015年的裝機目標僅有3000萬千瓦。考慮到確保內蒙古風電產業未來的良性發展,未來的主要任務是要扶持優勢企業做大做強。
這意味著,一場類似于近年國內風起云涌的“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式資源整合之風,將在“風電三峽”內蒙古驟然吹起。
五大集團內部整合已完成
據了解,早在今年3月內蒙古就制定了《推進風電企業整合減少主體指導意見》,其中提出要提高風電開發的準入條件,并對現有企業以重組、兼并、聯合和托管等方式減少運營主體,推動資源向大企業集中。內蒙古能源開發局相關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25家主體將以五大發電集團和地方龍頭企業為主,并在電網接入上優先考慮安排主體企業發電上網,中小企業則安排分散接入。
該人士表示,現階段,五大發電集團的內部整合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下一步將推進大集團主體與同類企業之間的整合進程。他指出,之前五大發電集團下屬的開發主體比較分散,影響集團內部的管理運營效率。“因此,這次政策上要求五大發電集團下屬的各開發主體控制在兩到三家以內。”他表示。
根據今年初下發的《內蒙古風能資源開發利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十二五”期間,內蒙古還將實施“引進負荷和風電開發掛鉤聯動”的措施,即鼓勵企業開發風電的同時,積極引進能增加用電負荷的產業,構建發電與用電一體模式。
中小企業前景堪憂
內蒙古風電資源位居全國之首,截至2010年底的風電并網裝機容量達1000萬千瓦,占全國總并網裝機逾1/3。鑒于此,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內蒙古拉開的風電整合浪潮,無疑將對投資該區風電開發格局產生直接影響。如果未來全國范圍內的風電開發熱潮“高燒不退”,諸多省區或許會步內蒙古后塵,開啟風電開發整合進程。
權威風電專家施鵬飛對記者表示,內蒙古風電整合工作推進下去,首先受益的將是以五大發電集團為首的風電開發巨頭。在政策的支持下,這些大集團的項目建設速度將加快,而且將因為在電網接入上享有的“政策”優勢,企業的發電收入將大幅增加,進而直接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這對于目前積極謀劃新能源業務整體上市的五大發電集團來說無疑是極大利好。
然而,此項政策也將直接增添中小企業投資、運營的困境。記者注意到,剛剛轉型進入風電場開發行業的匯通能源(600605),不久前剛剛募集5.8億資金準備開建內蒙古卓資巴音錫勒風電場二期項目。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政策一出,項目能否如期獲批或成了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