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上述事故,國家電網西北電力調控分中心出臺的重點措施,就考慮到了出現事故的各方面原因,對風機、無功補償裝置、風電場等都提出了要求。
該重點措施指出,風電并網檢測應采用型式試驗和現場抽檢相結合的方式,且新并網機組的低電壓穿越能力、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調節能力等各項性能均須滿足相關技術標準要求,由政府主管部門授權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并出具檢測報告;申請并網時應提供由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檢測報告中的機型應與申請并網的機型一致,不能提交,不予并網;已并網、并承諾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的風電場,應在6個月內完成低電壓穿越能力現場抽檢, 并出具檢測報告,抽檢機組臺數原則上按全場機組總數的 5%控制,每型機組應至少抽檢一臺,己并網、但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的風電場,應在1年之內完成改造,并通過低電壓穿越能力現場抽檢。 逾期未完成者,暫不續簽并網調度協議,待整改完成后再行續簽。
其還提出,風電場應從制造、設計、安裝、驗收、調試、運行、 檢修等多個環節加強設備安全管理,降低場內設備故障率。要強化風電場無功管理,提高風電場電壓控制能力。并網風電機組的無功功率和風電場無功補償裝置的投入容量,應在各種發電運行工況下都能接照分層分區基本平衡的原則在線動態調整,并具有靈活的調整能力和足夠的事故備用。如,風電場并網運行時,應確保場內無功補償裝置的動態部分投自動調整功能、且動態補償響應時間不大于 30毫秒,并確保場內無功補償裝置的電容器支路和電抗器支路在緊急情況下可快速正確投切。
反觀幾次事故的發生,盡管原因是復雜的,但政策、標準和運行規范的缺失難逃其責。目前,我國尚無國家層面的規定或行業規范明確要求風機入網必須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同時并網檢測規定及手段仍比較缺乏;風電場運行管理存在漏洞,風電運行規程、標準不全,如有的風電場現場沒有電纜頭等設備定期巡檢、試驗、測溫的相關制度;風場并網調度協議使用范本屬于火電、水電范本,其中不少內容不適合于風電場等。此次重點措施的出臺,盡管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一些缺陷,但相關運行規程、標準仍需要進一步出臺,達到從制度上規范行業發展的目的。
目前,事故地區的風電場和機組的低電壓穿越能力改造已經開始。
“我們共有兩套移動檢測設備,其中一套已經運到酒泉,同時第三套設備正在安裝,也準備運往酒泉。這些設備可以為整機制造商提供型式試驗,同時也可以為改造后的機組做驗證,以檢查改造效果。同時,我們還在加快移動檢測設備地生產,未來2個月,我們會生產出更多套的檢測設備。”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新能源所副總工秦世耀告訴記者。
附件:
《防止風電大面積脫網重點措施》
國家電網公司
二〇一一年六月
1. 總則
1.1. 為防止風電機組大規模脫網,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在總結分析近期風電脫網故障原因和當前風電并網運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特制定《防止風電大面積脫網重點措施》(以下簡稱《重點措施》。
1.2. 《重點措施》制定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電網調度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和《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導則》、《電網運行準則》、《風電場接入電網技術規定》、《風電調度運行管理規范》等相關技術標準。
1.3. 并網電壓等級在110(66)kV及以上的已建、新建和改擴建風電場均應執行《重點措施》。規劃、設計、制造、建設、調試、檢測、運行、檢修等各有關單位都應按照《重點措施》要求,開展和落實相關工作。
1.4. 《重點措施》強調的是防止風電大規模脫網的有關措施,部分內容在已頒發的規程、規定和技術標準中已有明確規定,但為了強調這些要求,本次重復列出。因此,在貫徹落實《重點措施》的過程中仍應嚴格執行相關規程、規定和標準。
2. 強化風機入網管理,提高風機整體性能
2.1. 風電并網檢測采用型式試驗與現場抽檢相結合的方式,由政府主管部門授權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并出具檢測報告。風電機組應按型號開展并網檢測,風電機組并網檢測內容包括風電機組電能質量、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調節能力、低電壓穿越能力、電網適應性測試、電氣模型驗證。發電機、變流器、主控制系統、變槳控制系統、葉片等影響并網性能的技術參數發生變化的風電機組視為不同型號,需重新檢測。
2.2. 新并網機組的低電壓穿越能力、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調節能力等各項性能均須滿足相關技術標準要求,申請并網時應向電網調度部門提交由檢測機構出具的、與申請并網機組型號一致的檢測報告,否則不予并網。
2.3. 已并網并承諾具備合格低電壓穿越能力的風電場,應在六個月內完成低電壓穿越能力現場抽檢,并向電網調度部門提交并網檢測報告。抽檢機組臺數原則上按全場機組總數的5%控制,同一型號的機組應至少抽檢一臺。抽檢不合格的,同一型號的機組解網。
2.4. 已并網但不具備合格低電壓穿越能力的風電場,應在一年之內完成改造并通過低電壓穿越能力現場抽檢。逾期未完成者,暫不續簽并網調度協議,待整改完成后再行續簽。
3. 強化風電涉網保護管理,提高風電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