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需要得到真正的實惠,這是培養員工忠誠度的基本要求。
所謂“人情化”管理,就是老板淡化了上面所說的幾點,特別注重與員工培養“感情”,他們或者靠與員工掏心窩子拉近距離,或者畫大餅讓員工產生短暫的激情,要么就是額外給些小恩小惠來籠絡人心。這樣的做法,有用有效但有限,久而久之,員工就會覺得老板淡如白開水。
人變化最快的也是最靠不住的就是“情”,過分講情的人也必然為情所累。作為公司的最高統治者,老板必須“不愛”自己的員工,因為無愛才能使管理更有效。
筆者早年曾對諸子顯學進行過比較,發現流傳下來的幾大家都是不講情的。儒家講仁,講義、講理、講智、講信,講忠、講恕,文講理,詩言志,就是不講情;道家忘情于山水之間,清心寡欲,自在逍遙;墨家尚賢、尚同,不管有情無情,情大情小,講的是絕對服從;法家執法如山,絕不變通,可以說是殘酷無情;就連后來傳入中國的佛家更是忌情絕情。從上面可以看出,雖然各個流派各有優劣,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很少講情。歷史上有沒有重情的流派呢?估計應該有,只不過沒有流傳下來罷了。
奉勸各位老板做事要講規矩,千萬不要與員工“海誓山盟”,也不要相信員工對你的海誓山盟,誰相信了這種海誓山盟,誰就會上當受騙,到時候損失的只能是你的人格和財富
其實“海誓山盟”是因為有的老板喜歡搞個人崇拜誘發出來的,員工也知道是逢場作戲,只不過是將計就計,反正最后吃虧的只能是老板自己。
三、確定性管理與藝術性管理的對接
確定性管理,就是在人、財、物的使用上,要做到三定,即:定性、定度、定時。不能確定的管理,等于沒有管理。三定,就是什么人做什么事,做到什么程度,以及在什么時間內完成,有一個明確的界定。任何一件小事,全公司都知道這件事應該歸誰管。甚至管的是否到位,每個人都有統一的評判標準。這樣,管理脈絡就會清晰,管理程序就會簡單,工作效率就會大幅度提高。
記得讀初中時,曾學過韓非子的寓言故事。有一篇說是韓昭王午睡,醒來發現身上蓋了一件衣服,就問左右誰給他蓋上,左右回答說是管帽子的蓋的。于是韓王便吩咐把管帽子的和管衣服的一起拉出去砍頭。
這就是法家的理念,到現在依然有著借鑒意義。有效的管理,就是要員工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否則就會有令沒人行,有禁無法止。
藝術性管理,是指一樣的話不一樣的說,一樣的事不一樣做。這個不一樣,就是揀客體樂于接受的去說、去做。也就是管理的內容雖然沒變但形式卻變了。我看過一本書,書名忘記了,上面寫一個Q公司的董事長如何藝術地化解矛盾的,情節如下:
Q公司為某大型民營企業,按照慣例,每年都要給員工發放兩個月薪水的年終獎??蛇@一年,公司業績滑坡,公司年終只能按一個月發獎金。總經理怕員工情緒受影響,就去請示董事長。董事長如此這般地做了一番安排,總經理領命而去。第二天,人事部放出消息,說企業虧損,年后將裁員50%,職工戰戰兢兢,忐忑不安,唯恐進入被裁之列。三日后,公司召開全體員工大會,總經理在會上宣布,考慮到員工追隨公司多年,企業再難,也不忍心與員工分開,所以董事會決定,公司不再裁員,只是將今年的年終獎取消。話音剛落,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在會議快要結束的時候,董事長趕來了,總經理請董事長講話,董事長充分肯定了員工的貢獻,同時指出年終獎還是要發,發不出兩個月的發一個月的也要發,必須發!臺上剛說完,臺下群情激動,竟有人喊出了“公司萬歲”“董事長萬歲”的口號,眼睜睜看著削減獎金變成了鼓勵士氣,你說藝術不藝術?
藝術性管理,還表現在營銷From EMKT.com.cn方面。我在不同的場合屢次表達過我的觀點。我認為,在現今紅海一片的市場上,過去簡單的營銷技巧已經明顯不夠用了,營銷理應成為一種行為藝術。在這方面,姜子牙同志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大家都聽過姜子牙直鉤釣魚的故事,他為了把自己銷售給周文王,設計了很多故事情節,通過渲染鋪墊,懸念迭出,引人入勝,終于實現了“釣王”不“釣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