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執行力的對象
要有執行力,必須先把執行力的對象要搞清楚。認為執行力的對象有兩種情況。
(1)一種是說一不二型。這中情況一般存在于家長式管理當中,就是只有一人說了算。沒有太多的團隊決策。不同意的走人。這個沒有錯,但就看家長的能力了。如果家長的能力可以,就很容易成功。如果不行就失敗。就是個人能力決定發展。對于個人創業公司來說,這個很合適。但公司發展后,在采用個人能力決定一切的管理,就容易出問題了。
(2)另一種是團隊決策型。執行的對象是團隊的決策。團隊決策就是關門開會,在決策前可以充分考慮大家的意見。但一旦形成決策,那就得開始執行。可能執行的決策與你的意見有很大的分析。也必須執行。其實所有的決策都是這樣的,很少有一個決策是跟自己的意見完全一致的。
二、執行力的前提條件
不管是家長式的管理還是團隊的管理。所有的決策都需要執行。但執行力有一個前提因素,也是關系到是否能執行到位的因素。那就是考核執行力效果的獎勵和處罰措施。沒有獎勵和處罰就無法保證執行的效果。
三、執行力必須要的條件
執行力的難度就是權利的大小。家長式的管理,執行力一般都比較高。說一不二。只要家長能考核和監督。一般都能落實。其實這就是執行力效果所需要的權利。團隊式的管理,也需要賦予監督執行力效果的考核者于權利。而且最好是能做到只認條例不認人。不管你是公司股東還是肯干青年。在考核條例前面,一概平等。但是這個做起來不容易。很多管理、考核的條例到了公司領導面前,就不成為條例了。效果可以想象。當然了,也有一些優秀的公司能做到這點。可以這么說,100%的執行力,你做到60%就有60%的回報,做到70%就有70%的回報。什么都不執行,整天討價還價,就是一塌糊涂,亂就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