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2011-08-30 來源:能源技術經濟 瀏覽數:1722
3.1 對投融資能力及電網發展的影響
省公司為風電并網及送出,投資建設風電匯集及送出工程每年凈增加付現成本78 133萬元,相當于減少了省公司資本金來源,按照國家電力建設投資管理規定,所有電力固定資產投資資本金必須達到20%,資本金來源減少78 133萬元,相當于減少省公司投資能力390 665萬元,使電網發展面臨著更大的資本金不足的壓力。
3.2 對省公司盈利能力及主要經營指標的影響
省公司每年凈增加成本135 024萬元,相當于減少了利潤總額135 024萬元。同時,為了滿足日益增大的用電市場和電網建設投資需求,省公司將不得不以貸款補充資本金,將導致資產負債率進一步增加,到2010年年底省公司資產負債率已經達到較高值,不僅財務狀況整體惡化,省公司持續穩健經營的能力也已下降。
3.3 對購電計劃管理及優化購電結構的影響
酒泉風電基地550萬kW風電2011年上半年全部并網運行后,平涼、崇信、蘭州熱電等大批火電項目也將建成投產,在全省電力用電需求增加不大的情況下,省內火電機組發電利用小時數隨之大幅下降,豐水季節火電開機方式調整難度更大,同時,由于缺乏預測風電出力的有效手段,購電計劃管理的難度進一步增加。
風電、水電在滿足電網安全穩定的前提下全額上網以后,考慮優先安排供熱及綜合利用火電機組發電,其余火電機組的市場容量隨之減少,而且還要長期處于低負荷狀態運行,省內常規火電機組年利用小時數將下降至3 500 h左右,火電企業將面臨持續發展能力降低的局面,保障電力、熱力供應的能力下降,進而使網省公司優化購電結構的能力大幅度減弱。
3.4 對上網電價及跨省電力電量交易的影響
風力發電量很大程度上由風的大小而定,在風電出力間歇的情況下,要有其他一定規模的水電、火電等常規發電廠參與電力系統的調節[13],才能保障系統持續、穩定供電。常規火電機組頻繁參與電力系統的調節,無法穩定在額定工況運行,必然導致其單位發電能耗等成本增加,導致電力系統總體發電成本增加,促使上網電價上調的可能性增大[14]。
甘肅電網無法完全滿足550萬kW風電項目調頻調峰的需求,須依靠西北五省區尤其是青海省黃河中上游水電參與調峰[15-16],大規模跨省調峰存在調度管理模式和電力交易規則等一系列管理問題;由于缺乏跨省調峰的補償費用來源,如果按照以省為實體的省間聯絡線結算考核的管理模式,可能大幅度增加省公司跨省電力電量交易的成本。
4 建議
4.1 積極爭取風電遠距離送出配套政策,維護省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
根據國家發改委《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調配暫行辦法》(發改價格〔2007〕44號)文件規定的風電接網費補貼政策,酒泉風電基地即使全部按照100 km以上統一補貼0.03元/(kW·h)進行補償,省公司還需要凈增加成本122 924萬元/年。顯然,該政策不足以補償省公司增加的成本,應制定有利于激勵風電遠距離送出的特殊補償政策[17],維護電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4.2 積極爭取風電輔助服務配套政策,維護企業合理利益
由于風電年平均利用小時數僅約為2 200 h,但風電接入及送出設備容量必須按照風電裝機容量選擇,導致設備利用率低、運行成本偏高。為了包容風電的特性、保證系統安全,就必須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從而增加了電力系統的投資和運維成本。綜合考慮上述因素,應研究制定合理的風電輔助服務配套政策。國家能源政策是促進風電超常規發展的關鍵因素。隨著風電的發展,現有單純扶持性政策的局限性逐漸顯現,需要完善調頻調峰、跨省消納和系統穩定等方面的輔助服務配套政策,在激勵電網經營企業接納更多風電的同時,也維護電網企業的利益。
4.3 統籌大電網資源,共同應對挑戰
酒泉風電基地是我國核準的第1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是履行國家環境責任和國家能源戰略的需要[18-22],應發揮全國范圍內電網資源的整體優勢共同應對挑戰[23]。首先應充分發揮跨區輸電能力的資源優勢,優先安排大規模風電的跨區輸送,緩解風電本地消納矛盾;其次應發掘西北電網電源結構的整體優勢,充分發揮西北地區電源尤其是水電的調峰能力,共同解決酒泉風電并網的平穩運行問題[24-25];然后應按照有利于促進跨省電力交易的原則,綜合考慮西北各省電力資源協調互補,完善跨省電力電量交易管理辦法,實現西北地區電源與電網資源的優化配置。
作者簡介:汪寧渤(1963—),男,遼寧營口人,注冊咨詢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電力系統規劃及風電等方面的研究。E-mail: wangnb@gs.sgcc.com.cn
參考文獻:
[1]張運洲,白建華,辛頌旭.我國風電開發及消納相關重大問題研究[J].能源技術經濟,2010,22(1):1-6.
[2]周原冰,王乾坤,方彤,等.西班牙風電發展的經驗與啟示[J].能源技術經濟,2010,22(4):9-14.
[3]汪寧渤,馬彥宏,夏懿.甘肅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面臨巨大挑戰[J].電力建設,2010(1):101-104.
[4]辛頌旭,白建華,郭雁珩.甘肅酒泉風電特性研究[J].能源技術經濟,2010,22(12):16-20.
[5]李俊峰,施鵬飛,高虎.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0[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0.
[6]甘肅省電力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甘肅電網接納風電能力研究報告[R].2009.
[7]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關于甘肅酒泉千瓦千萬級風電基地“十一五”380萬千瓦風電場項目核準批復的通知[EB/OL](2009-05-13).http://www.gspc.gov.cn/xxgk/ShowArticle.asp?ArticleID=3350.
[8]甘肅省電力公司.關于甘肅省電力公司2010年綜合計劃建議的報告[R].2010.
[9]陸浩.一項關系全局的大戰略——關于建設河西風電走廊的思考[EB/OL].(2010-09-23).http://wenku.baidu.com/view/66c2fcdb6flaffoobed51ed5.html.
[10]黃怡,張義斌,孫強,等.適應我國風電高速發展的舉措建議[J].能源技術經濟,2010,22(3):18-21,39.
[11]莫勛.影響西北區域風電產業發展的幾個問題[J].能源技術經濟,2010,22(10):7-11,15.
[12]汪寧渤.風電發展瓶頸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研究[J].中國能源,2010(3):17-20.
[13]易海瓊,李雋.基于序優化理論的電源規劃方法研究[J].能源技術經濟,2010,22(8):11-17,65.
[14]葉澤,王準.上網電價政策對發電企業成本的影響分析[J].能源技術經濟,2010,22(7):8-13.
[15]李英華,邢明德,劉健.西北區域自備電廠情況調查分析[J].能源技術經濟,2010,22(10):12-15.
[16]李紅軍,李成仁,王衛軍.當前抽水蓄能電站電價疏導問題分析[J].能源技術經濟,2010,22(9):38-42.
[17]黃平,陶偉,劉學,等.電網規劃研究平臺的框架設計[J].能源技術經濟,2010,22(3):10-17.
[18]張棟.15%發展目標下的我國非化石能源發展研究[J].能源技術經濟,2010,22(6):14-20.
[19]陳武,李云峰.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探討[J].能源技術經濟,2010,22(5):17-23.
[20]王志軒.對我國電力適度超前發展的評價及再認識[J].能源技術經濟,2010,22(7):1-7,13.
[21]高翔.主要經濟體低碳技術國際合作及其啟示[J].能源技術經濟,2010,22(11):1-5,12.
[22]吳鵬,單葆國,葛旭波,等.堅強智能電網——服務國家碳減排目標[J].能源技術經濟,2010,22(6):9-13.
[23]蔣莉萍,何欣,張棟.加快電網智能化建設,打造資源優化配置平臺[J].能源技術經濟,2010,22(1):7-10,26.
[24]鄧國衛,高曉清,惠小英,等.酒泉地區風能資源開發優勢度分析[J].高原氣象,2010(6):1634-1640.
[25]汪寧渤.甘肅:風電并網需破三大瓶頸[J].國家電網,2009(11):43-45.
【延伸閱讀】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jiechangshiye.com/tech/show.php?itemid=10371&page=2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東方風力發電網
微信掃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