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2012-07-19 來源:《能源與科技參考》 瀏覽數:1613
表1 IEA風能技術路線圖風能技術發展里程碑
關鍵領域 |
建議行動 |
里程碑 |
利益相關方 |
風能資源評價 |
制定完善風力資源建模技術標準以及利用遙感技術進行風場數據測量的標準;改善對復雜地形、近海風況和結冰氣候的理解 |
進展中,2015年完成 |
風能行業和研究機構、氣候和氣象機構 |
開發可公開獲取的陸上和海上風能資源和風況數據庫,最大限度的考慮商業敏感性 |
2015年完成 |
風能行業和研究機構 |
|
開發更精確、更長期的預測模型,用于電力系統運營 |
進展中,2015年完成 |
風能行業、研究機構、運營商 |
|
風機技術 |
開發更強力、更輕質的材料,以生產更大的轉子、更輕的機艙罩,減少塔筒對鋼材的依賴;開發超導技術,以生產更輕、電力效率更高的發電機;深化對超大、更靈活轉子行為的理解 |
進展中,2010~2050年期間持續 |
風能行業和研究機構 |
建立海上運行經驗的共享數據庫,要考慮商業敏感性問題;把海上風機的可用性增加到最佳水平,使可用性達到95% |
到2015年完成 |
風電場開發商、業主和運營商,行業協會 |
|
開發具有競爭力的替代基座,用于水深高達40米的海洋環境 |
進展中,到2015年完成 |
風能行業、研究機構 |
|
設計新一代海上風力發電機,減少運維要求 |
到2020年開發出商業規模原型 |
風能行業、研究機構 |
|
開發深水基座和水下結構,用于高達200米深的水中 |
進展中,到2025年完成 |
風能行業、研究機構 |
|
供應鏈 |
開發國際標準的教育和培訓策略,涵蓋從設計到部署推廣所需的全套技能 |
到2015年完成 |
政府、大學和風能行業 |
加速自動化、本地化的大規模制造,以實現規模經濟,增加可循環利用部件的數量 |
進展中,2010~2050年期間持續 |
風能行業 |
|
對于海上風能部署,要提供足夠的專用船只;改善安裝策略,減少海上工作量;提供充足的、適當裝備的大型港口空間 |
到2015年具備足夠能力 |
風能行業、航運業和地方政府 |
|
加強研發 |
提供應和風能技術在電力生產及二氧化碳減排方面的潛力成正比的公共資金支持,用于風能的研發 |
從2010年開始 |
政府、研究機構和風能行業 |
來源:IEA. 2009. Technology Roadmaps - Wind energy. http://www.iea.org/papers/2009/Wind_Roadmap.pdf.
3.輸電與電網集成
為實現風電的普及,除了風能技術本身,必須加強電力系統的靈活性。需要研究解決與輸電有關的系統集成和電網可靠性問題,這對風電的推廣非常關鍵。
【延伸閱讀】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jiechangshiye.com/tech/show.php?itemid=13288&page=3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東方風力發電網
微信掃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