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風電機組塔筒涂料配套現狀及隱患
3.1 風電機組塔筒涂料配套情況
由于業內沒有專門針對風電涂料配套設計和技術要求的權威行業標準,目前風電機組金屬表面防腐設計主要依據為ISO12944-2007《色漆和清漆防護涂料體系對鋼結構的防腐保護》。該標準將大氣腐蝕環境劃分為C1(很低)、C2(低)、C3(中等)、C4(高)、C5-I(很高—工業)、C5-M(很高—海洋)6個等級;將水和土壤腐蝕環境劃分為:Im1(淡水)、Im2(海水或鹽水)、Im3(土壤);將涂層耐久性期限劃分為:2 ~ 5 年(低)、5 ~ 15 年(中)、15 年以上(高)等。一般而言風場所處的大氣腐蝕環境都較為惡劣,我國的風場環境多數應歸屬于C3、C4、或C5 的腐蝕環境,風力發電裝置要求防護年限多數在15 年以上,有的長達20 年。耐久性是一個能夠幫助業主進行維修計劃的技術依據,在出現涂層褪色、粉化、污損、磨損、撕裂,或者出于美觀或其他原因,維修涂裝工作需要頻繁進行。
風電機組塔筒外表面涂層配套基本采用環氧富鋅底漆+ 環氧漆+ 聚氨酯面漆的體系,是典型的鋼結構重防腐涂料體系。表1 是目前國內普遍采用的風電機組塔筒涂裝體系。
近年來,隨著我國風電產業的迅速發展,包括中遠關西在內的一些知名涂料商紛紛進入我國風電機組涂料市場,中遠關西設計的風電機組塔筒涂料體系嚴格執行ISO12944-5 標準,具有較好的防腐、耐候、耐磨、耐沖擊、耐低溫性能,而且近期在內蒙古卓資風場100MW 工程中得到了成功應用。

表2 風電機組塔筒外表面涂層配套體系
3.2 目前風電機組塔筒涂料配套存在的隱患
由于目前主流風電技術都是自歐洲引進,國內塔筒的防腐配套也完全是照搬國外的配套方案,然而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差異很大,跟歐洲具有很大的不同,加上工業化發展帶來的大氣污染較為嚴重,目前的配套能否適合我國的環境和氣候特點存在很大的疑問。尤其是在風沙嚴重、晝夜和季節溫差大的西北、內蒙古等地區,目前已經有部分風電場發生了配套涂層風蝕嚴重、漆膜提前老化的問題,給風電機組設備的長效運轉及安全性帶來了隱患。
防腐涂層的實際防護效果,依賴于涂料質量、配套的合理性以及涂裝工藝水平,其中涂裝工藝水平最難控制,也是權重最大的一個因素。但是目前國內塔筒生產廠家的涂裝工藝水平參差不齊,管理粗放,底材處理、噴涂工藝和涂裝質量控制不一定能完全達到設計要求,因此最終的成膜效果和防腐期限很難有保障。
在風電行業發展之初,在歐洲超長耐候性面漆的發展還不成熟,因此選用了技術上最為成熟、相對耐候性較好的聚氨酯作為面漆。但是,就涂料本身的性能而言,涂料業界對聚氨酯產品一致的共識是:其有效的耐候性最長只能達到7 ~ 8 年。戶外環境中涂層會自然老化,涂層基本失光、粉化,以至于開裂脫落,無法屏蔽陽光和空氣中的各種腐蝕介質對下層涂膜的侵蝕和破壞。
風電塔筒如果在服役運營期間,出現大規模的涂膜劣化,必然對風塔外觀和風電機組正常運行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我國風電機組企業致力于風電機組裝置的大型化和較長的免維護周期,這對保護風電機組基材的涂料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因此,如果我國大范圍使用存在隱患的配套產品,將會給風電業主、風電場運營企業、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帶來極大的風險。
多年的研究和大量的實際應用經驗證明,用優質的氟碳涂層替代現有的傳統聚氨酯體系是規避上述隱患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