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筒底部應設置塔底總等電位接地端子板,總等電位接地端子板通過扁鋼或銅芯電纜與設在塔筒水泥基礎外的環形地網可靠連接,扁鋼或銅芯電纜在穿越塔筒水泥基礎時,應與水泥基礎內的鋼筋絕緣。塔筒底部的各種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機柜、機架、屏蔽線纜金屬屏蔽層、電涌保護器(SPD)接地端等均應與總等電位接地端子板進行等電位連接。各電氣設備和機組控制柜箱體應以最短的距離通過單獨的接地線與總等電位接地端子板連接。
為避免直擊雷雷電流經金屬塔筒泄放入地時從塔底等電位接地端子板進入機組電子、電氣系統造成損害,塔筒不應與塔底等電位接地端子板直接連接。
2.3 屏蔽、布線
屏蔽和合理布線是減少雷電電磁脈沖在電子信息系統內產生浪涌的有效措施,兩者應綜合使用。
屏蔽有空間屏蔽、設備屏蔽和線纜屏蔽。
空間屏蔽:機艙外殼一般采用玻鋼材料制成,對雷電電磁脈沖沒有屏蔽作用,為改善機艙電磁環境,考慮到施工可行性,建議在制造機艙殼體時在殼體內表面嵌入金屬網,在機艙殼體邊緣鋪設金屬帶與金屬網相連,在總裝時直接通過螺栓與
機艙金屬座連接。
設備屏蔽:風力發電系統設備大多有金屬箱體,具有一定的屏蔽效果。在運行過程中,應確保機箱門板關閉并進行等電位連接及接地。線纜屏蔽:各種線纜應盡量選用帶有屏蔽層的線纜,機艙到塔底的信號線路應采用光纖,這樣可以減少雷電電磁脈沖對線路的影響。如果沒有屏蔽層或線纜的屏蔽效果不佳,則應考慮將線纜盡量穿金屬管(槽),塔與地面變電站之間的線路還需埋地敷設,屏蔽網(管、槽)應與等電位接地端子板連接。
2.3.1合理布線
合理的布線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感應回路,有效降低系統線間、線地間因電磁感應現象在相互間耦合的過電壓,減小內部浪涌。信號電纜與附近可能產生電磁干擾的電力電纜應保持必要的安全間距。
信號線、電源線應盡量遠離塔身和其它有可能接閃及流過雷電流的金屬物,當不可避免時,應盡量避免與這些設施平行敷設并增加屏蔽措施。
2.4 接地系統
雷電流泄放入地時,接地電阻越小,雷電過電壓越低,雷電流散流越快,被雷擊物體高電位保持時間越短,危險性就越小,其跨步電壓、接觸電壓也相應得到降低。實際工程中也證明接地電阻值大小在防雷工程中的至關重要。同一風場,接地電阻值較大的機組受到的雷擊損害往往高于接地電阻值低的機組。一些早期的風場修建時機組接地電阻值按照小于 10 歐設計,結果雷電損害事故頻發,經改造后,雷擊損害事故大大降低,效果非常明顯。 通常情況下,風力發電機組的接地電阻應≤ 4Ω,在土質條件較好的風場,機組接地電阻值應盡可能小。風力發電機組應共用一組接地裝置,共用接地裝置可以消除各系統間的高電位差,防止各接地系統之間發生高電位反擊。風力發電機組共用接地裝置見圖 8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