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Shinjuro Kondo先生搬到現在的居住地——日本富士山的故鄉靜岡縣,但今年76歲高齡的他卻抱怨說:“肩膀僵硬、頭痛、失眠、手抖……自去年2月份以來,就在風力渦輪機試運行開始后不久,我就出現了各種癥狀。”而老人的住所距離一組風力渦輪機大概只有350米遠。
據PhysOrg網站報道,在老人的大約100名鄰居中,超過20%的人也抱怨類似的身體不適。鄰居們說,當風力渦輪機由于機械故障或其他原因停轉的時候,他們的癥狀會有所減輕。
此類身體不適和風力渦輪機之間的關系尚不清楚,但風力渦輪機產生的次聲波可能是罪魁禍首。這種次聲波每秒振動1到20次,由于頻率太低,人耳無法聽到。目前,類似的投訴在日本其他地區也有報道,但不知是否與風力渦輪機產生的噪音有關。
風力渦輪機運營商對此非常關注,想了解應該采取哪些措施。據PhysOrg.com網站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對次聲波噪音的敏感度存在個體差異;第二,次聲波對人的影響隨著心理因素而改變,例如,即便是同樣的音量,不愉快的聲音比愉快的聲音更能讓人不舒服;第三,身體不適與次聲波之間的因果關系尚未得到清晰。
2004年,日本環境省為當地政府制定了指導準則,用于處理由次聲波噪音引起的問題。該準則的發布主要針對由工廠或建筑工地頻率在20到200赫茲的次聲波造成損害。然而,風力渦輪機產生的次聲波頻率太低,不受該準則的約束。
日本《噪音管制法》(Noise Regulation Law)規定了工廠和建筑工地的噪音水平,同時,《環境影響評價法》(Law for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也規定大型發展項目啟動之前,應該評估其對周圍地區的影響。但是風力渦輪機不在兩法的管轄范圍之內。
無論是在日本國內還是在國外,目前還沒有任何分析次聲波和人類健康之間關系的。和歌山市(Wakayama)醫生Fumitaka Shiomi研究次聲波噪音問題長達30年,他表示:“次聲波噪音會損害人類健康。除非立即采取措施,否則將會出現嚴重問題。”
但日本環境省大氣環境課負責人Tomohiro Shishime表示:“首先,我們要考察實際情況。環境省目前正要求當地政府收集類似投訴。”日本足利工業大學(Ashikag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院長Izumi Ushiyama致力于風力渦輪機的推廣,他表示:“在聽取運營商和居民的意見之后,我們會尋找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