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低碳經濟轉型已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無錫作為一座經濟飛速發展同時人文底蘊深厚的城市要充分認識低碳經濟發展的新形勢,積極行動,早日布局,把發展低碳經濟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銜接,與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相結合,與促進經濟增長相統一,推進無錫城市的健康營建。
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發展低碳經濟,一方面是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完成節能降耗指標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發展新興工業,建設生態文明。這是摒棄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約的發展模式的現實途徑,是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
一、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性
1,發展低碳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以資源、能源高消耗和環境重污染來換取的經濟增長,是與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相悖的。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工業文明發展模式, 導致了越來越嚴重的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大氣中二氧化碳(CO2)濃度不斷增加,使全球氣侯變暖。維護地球生態系統是一個有責任感的政府和公民必須的義務。發展低碳經濟就是轉變發展方式,減輕單位GDP的資源和環境代價,使發展的成果更好地為人民所共享。
2,發展低碳經濟是緩解能源壓力的重要途徑。當今中國仍然是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為主體的經濟,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的比重一般為2/3。這種典型的碳基能源經濟,使我國經濟和能源結構的“高碳”特征十分突出, CO2排放強度相對較高,節能減排形勢非常嚴峻。由此,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社會,是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綠色發展、低代價發展的重要途徑。
3,發展低碳經濟是應對后金融危機的戰略選擇。從各國應對金融危機、推動全球經濟復蘇中,我們看到了以開發清潔能源、新能源和節能減排產業等為基本內容的綠色產業革命正在悄然興起,展現出向節能低碳的更為綠色的經濟轉變的良好勢頭。低碳經濟發展應納入國家戰略,及早開展發展低碳經濟的各項行動,使整個社會生產與再生產活動盡早步入低碳化軌道,促進中國生態經濟社會有機整體的可持續發展。
二、無錫低碳城市建設阻礙因素分析
無錫在成為高收入城市的過程中,能源消耗也越來越高。無錫低碳城市建設主要存在著以下方面的問題,工業比重大,產業結構不合理,能源耗用高,人口的持續增長,人們節能、減排、環保意識的薄弱等造成的能源的浪費。
1、 工業比重大。
無錫的重工業大多是以高能耗,低附加值為主,所以如何解決好產業問題是實現低碳城市的一個重要突破點。以1000萬元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數據為例,2009年重工業占比75.7%,2009年無錫城市產業結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所占產業總值的比例為1.1 %、56.2%、42.7 %,顯然重工業對無錫城市工業生產值的貢獻較大,重工業不但基數大,而且增長幅度大,輕工業的增長幅度相對緩慢。
無錫工業結構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化學纖維制造業等高能耗行業能源消費量占工業能源消費量的50%左右。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仍高達1.077噸標準煤,部分地市甚至達到1.5-1.8噸標準煤。無錫萬元GDP能耗以每年4-5%的速度下降,但全市能源消耗總量仍以每年5%左右的幅度保持增長。在調整產業結構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能源與利益回報率之間的關系,使之更加協調,對于無錫城市而言,必須對那些高能耗,低回報率的產業進行必要的限制,首先發展那些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產業積極發揮自己的優勢產業。
2、人口增加迅速。
無錫作為長江三角洲一個重要城市,在吸引外資企業大量進駐的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的涌入,無錫的大部分企業都不屬于資本知識密集型產業,以“三來一補”型為主,所以也吸引了大量的操作工人大量增加,從而使無錫人口有了很大的增加,對城市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無錫2009年戶籍人口為465.65萬人,自2005年來每年平均增長率為1.3%。人口增長以及人們收入的增加,使得對能源的需求與實際消費都有很大的增長,這對于無錫城市的低碳發展會帶來一定的壓力。
3、 城市化過程所產生的問題。
近幾年,城市綠化覆蓋率和林木覆蓋率的逐年增長表明了無錫在城市環境建設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加了城市碳匯能力,但由于工業化、城市化的不斷推進,人均擁有道路面積也是逐年增加,汽車數量的增長速度則更大,無錫城市建筑施工面積的增速也很快,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同時也導致了能源的大量消耗。目前無錫主要污染物COD和SO2排放量分別高于環境容量約20%和40%左右。
三、無錫低碳城市營建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