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未聽到令下,風電運維市場上的爭霸賽就已經開打了。主機制造商,風電開發商,再到大大小小的第三方運維公司,都已是紛紛出招,頗有混戰之勢。
風電運維
關于市場規模的預測,數據不一而足,但惟一能肯定的是,其市場之龐大,令參與者無不心動。
商機無限
在大規模的風電建設之后,中國的風電場運維市場正日益崛起。
截至目前,中國的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已接近1億千瓦,而2020年裝機目標為2億千瓦——巨大的裝機量,意味著龐大的運營和維修市場。
據整機制造商金風科技的判斷,到2023年,中國的運維市場規模為280吉瓦。而日前一份對中國風電運行和維護市場的研究報告預計,到2022年,中國風電場運維費用將增長至30億美元/年。
“首先,國內現在平均每年要增加1萬臺的風電機組;其次,由于當時的設計和制造水平不高,起步階段安裝的風電機組經過幾年運行后,故障率會比較高;此外,現在每年都有機組過質保期,他們的運行維護也正在推向市場——除了機組的常規維護,還有些故障及質量引起的問題需要解決,這個市場的規模會越來越大。”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秘書長祁和生日前分析說。
由于不少業主要求整機商延長風機質保期,截至2014年,中國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投產風機仍在質保期內。但未來隨著新風機質量的提升和舊風機機齡的增長,出質保風機的規模將急劇增加。
上述報告預測,2014年到2016年,每年將有約14~18吉瓦的風機出質保,而到2022年,將有累計約187吉瓦的風機出質保。而這,對于所有的市場參與者來說,都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我覺得有一點是確認的,這個市場已經非常非常大了,而且很多的業主已經把運維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維斯塔斯服務總監曾思萌表示,業主的目標非常明確:如何能讓自己的風電場兌現對原投資人、投資商做出的回報承諾。如何充分最大化的利用風是我們風電運維的最大挑戰。
而在風電運維市場上,風機制造商天然的優勢無法湮滅。恐怕沒有誰會比他們更為熟悉風機的各項性能了。
正如曾思萌所舉的例子,對于風力發電來說,維護的計劃性會對整個生產帶來特別大的影響。如果維護時間安排不當或計劃性不強,勢必會帶來很大損失。而通過對風機運行中各項數據的分析,制造商往往能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風機維護工作,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停機帶來的損失。
而維斯塔斯在運維市場上積累的30年經驗,和其在全球安裝的6000萬千瓦風力機組,更是其在激烈的運維市場競爭中所無可比擬的優勢。
而為了能在運維市場上更有斬獲,這家來自丹麥的風能巨頭還改變了原來只提供標準化服務套餐的做法,在中國推出量身定制的全新的運維服務方案及售后解決方案。“如果客戶希望采用自己的資源進行維護,維斯塔斯也可以在服務管理、服務計劃性、供應鏈支持和整個數據共享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曾思萌表示。
除了推出服務板塊,金風科技、南高齒、明陽風電等制造商還成立了專門做運營維護的子公司。如金風科技旗下的北京天源科創風電技術有限責任公司,2013年已實現營業收入14億元,堪稱一枝獨秀。
三足鼎立
事實上,不少大型的風電開發商并不愿意將這塊“味美多汁”的市場拱手相讓,他們大都有自己獨立的技術服務公司,或者是運維服務板塊,專門負責本集團的風電運維業務。
比如大唐集團的大唐新能源試驗研究院、龍源電力集團控股的龍源風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在滿足自己的需求之余,他們還可以為其它風電場提供定期運維服務。
正如龍源風電總工程師岳俊紅所說,“我們的目的就是為龍源集團乃至國電集團所有風電場或者是行業提供安全生產方面的技術支撐和技術服務。”事實上,中國目前超出質保期風機75%左右都由開發商自行維護。
此外,目前還有超過90家的第三方運維公司活躍在市場上。但其中有超過三分之二是過去兩年內才進入運維市場的,提供的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可謂是參差不齊。
岳俊紅表示,風電運維后市場按照技術水平可分為低、中、高三類:低端就是潤滑、清潔、耗品的更換,主要是一些小微的第三方來做這些工作,這對開發商的運維是一個有利補充;中端就是檢修,包括技術性能測試等,一般情況下還是運營商來做;而高端就是業務優化,包括技術改造等,這方面制造商有他的優勢。“但我們公司也在發展這樣的能力,以彌補風電場運維方面的不足。”
“作為業主,我們最關心的是風電場多發電。”大唐新能源試驗研究院副院長辛克鋒透露,“隨著風機出質保越來越多,我們可能也會有多樣化的運維,也不排除和第三方或廠家合作。”
事實上,隨著風電運維市場的蛋糕越來越大,在風電場開發商和整機制造商之外,第三方也正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風電開發商、制造商、第三方已有鼎立之勢。
“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應該是制造商、開發商以及專業獨立的第三方的服務機構共同滿足風電后市場的需要。”作為一個第三方的技術服務公司,北京優利康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精家很是期待,這樣的平衡和存在應該是一個長期性的。面對這個市場,這三種類型的服務企業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優勢,都有生存的空間和理由。
“這個市場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大家的優勢互補。怎么能達成最優化,使風電場運營的成本更低,這是發展的方向。”曾思萌強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