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高性能纖維快速、平穩、連續化生產控制、油劑工藝、紡絲方法、節能環保等關鍵共性技術,完善在線檢測和控制方法,實現碳纖維原絲生產線設備、高效環保氧化爐、碳化爐等主要設備國產化,實現CCF700級碳纖維千噸級產業化,完成CCF800級碳纖維中試,建設CCF800級碳纖維生產線,開展M40級及以上級別的高模量碳纖維的研發和小試。在完善后處理的基礎上,建成百噸級間位芳綸長絲生產線,實現間位芳綸短切纖維年千噸級產業化、擴大對位芳綸生產規模。突破超長原絲和油劑制約,實現千噸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產業化。突破高強高模玻璃配方、纖維改性、無損傷控制、廢絲再利用技術,研發玻璃纖維廢絲回收粉碎關鍵裝備,建設8萬噸級玻璃纖維池窯拉絲和萬噸級風電葉片用織物玻璃纖維示范生產線。
2.特種高分子材料。重點開發甲笨二異氰酸酯(TDI)、新一代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及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HDI)等異氰酸酯生產工藝及成套生產設備,加快實現聚氨酯主要原料尤其是高附加值異氰酸酯的產業化,打造以萬華工業園為重要載體的聚氨酯研發和生產基地。重點開發含氟聚合物和膜材料,打造特色產業鏈。
專欄2:特種高分子材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重點
針對異氰酸酯生產能耗、污染、收率、質量等主要制約因素,突破超大規模清潔化MDI制造和大型TDI制造成套技術,建設60萬噸/年MDI和30萬噸/年TDI產品裝置。實現萬噸級高附加值ADI等關鍵單體產業化,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研究非光氣化法制異氰酸酯技術,實現非光氣法異氰酸酯千噸級產業化。
突破多元共聚合技術、單體回收技術和后處理技術,實現聚乙烯-四氟乙烯樹脂千噸級產業化。在突破引發劑系統、新一代聚合技術和控制技術基礎上,實現超高分子量聚四氟乙烯千噸級產業化。突破中試技術,實現薄膜級聚偏氟乙烯千噸級產業化。
突破關鍵單體合成技術、多元共聚合技術和連續成膜技術,研制關鍵裝備,形成100萬平方米燃料電池用全氟離子膜的生產能力及原料的配套能力。加快氯堿全氟離子膜推廣應用,實現在全省推廣率達到80%以上、在全國推廣率達到30%以上的目標。
3.特種金屬材料。積極開發新型合金功能材料,加快鎂鋁合金、硅鋁鍵合絲、高性能電子銅箔、環氧玻璃布基覆銅板、集成電路用低弧度金絲、納米金等新型材料的技術開發和產業化,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培植高性能金屬材料產業集群。
專欄3:特種金屬材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重點
突破鎂鋁合金擠壓能力、擠壓延伸工藝、大幅寬斷面、復雜形狀一次成型、擠壓精度等關鍵技術,實現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船艇、汽車等特殊需求用鎂鋁合金材料的產業化。
突破電解銅箔高精度高純電解液過濾、有害雜質的去除、新型電解添加劑、環保型合金化、無鉻防氧化等關鍵技術,開展壓延銅箔機理研究,掌握高壓延、高精度核心技術,實現超高溫延伸率撓性板用、高功率密度逆變器印制板用系列銅箔產業化。
突破鍵合絲用原料純度、晶相組織控制技術,提升鍵合絲強度和延伸率等關鍵參數,實現金、鋁等金屬鍵合絲產業化。
4.精品鋼新型材料。重點發展高強度轎車用鋼、高檔電力用鋼和工模具鋼、高速鐵路用鋼、高等級造船及海洋工程用鋼等關鍵鋼材新品種,開展百萬千瓦火電及核電用特厚鋼板和高壓鍋爐管、25萬千伏安以上變壓器用高磁感低鐵損取向硅鋼等技術攻關,促進建筑鋼材升級換代,著力打造精品鋼材產業基地。
5.功能陶瓷。加強信息功能材料、納米尺度薄膜與粉體材料、能源與生物功能材料、磁性電子材料等陶瓷材料的技術開發,積極推進無鉛、無鎘以及納米基瓷料等節能環保陶瓷的創新和產業化,建設我國重要的功能陶瓷研發生產基地。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帶動我省信息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十二五”期間,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25%以上。
1.物聯網。以建設“智慧山東”為目標,在射頻識別(RFID)、傳感器、核心芯片、關鍵設備制造等方面形成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圍繞企業技術創新與應用的共性需求,建設國際先進的物聯網技術、測試、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重點培育、扶持一批物聯網龍頭企業,促進物聯網標識、感知、處理和信息傳送等產業鏈進一步完善;在典型領域開展基于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物聯網示范應用;積極參與物聯網操作系統及中間件平臺等基礎性國家、行業技術標準制定,逐步完善物聯網研發體系、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及基礎數據庫,初步建立起我省物聯網標準化體系。到2015年,初步將我省建設成為物聯網領域技術、產業、應用的先行省份。
2.云計算。通過海量存儲技術、虛擬化技術、低功耗技術等云計算技術整合現有各類計算資源,建設山東省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各領域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基于云服務平臺,建立服務于政府的電子政務平臺,服務于科研院所的研發、示范平臺,服務于高校的教學、實踐平臺,服務于重點區域的信息服務平臺,服務于IT企業的研發、測試平臺,服務于制造企業的兩化融合促進平臺;加強對云計算基礎設施的統籌部署和科學規劃,促進軟件即服務(SaaS)、平臺即服務(PaaS)、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等服務模式的創新發展。
專欄4:物聯網與云計算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重點
以物聯網感知技術和無線射頻(RFID)產品為重點,開展射頻識別與傳感節點、組網與協同處理、網絡體系結構、智能化信息處理系統、標準化等5類技術研發,建設智能城管、智能水利、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港口、智能礦山等物聯網示范工程;
突破虛擬化、云計算應用支撐平臺、云安全、云存儲等核心技術,開展云計算服務創新試點示范。
3.下一代通信信息網絡。加快建設寬帶、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實施“寬帶山東”戰略,支持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和智能終端的研發及產業化,積極開展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開發和試驗;加強網絡信息安全和應急通信能力建設,大力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安全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大力推進電信網、互聯網、廣播電視網的統籌規劃和資源共享,實現網絡間互聯互通和各類業務融合;開展量子通信技術研發,突破量子通信網絡系統集成關鍵技術,開發遠距離、高速率量子通信實用化核心技術,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及產品,加快其在政府、金融等領域的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