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全球能源系統轉型的政策、金融和市場
ETP2014提出的證據認為,要實現能源系統脫碳,符合到2050年達到2℃情景目標,需要44萬億美元的額外投資,大大抵消超過115萬億美元的燃料節約,從而實現71萬億美元的凈節約。即便是按照10%的貼現率計算,凈節約也會超過5萬億美元。為實現整合能源系統的潛力和解鎖這些節約,必須采用協調的政策,積極轉變能源系統和潛在的市場。
從現在進入能源市場的清潔技術中學習到的經驗表明,監管和市場轉型能夠幫助或阻礙單個技術的發展潛力,包括其競爭力。迄今為止,配套方案已經推動了低碳投資,包括上網電價、基于產出的補貼和配額制度。政府需要評估這些機制是否依然有用,還是需要用新的方案替代。從有配套機制的受監管的環境轉變為市場化環境會大大增加投資者的風險,增加技術投資者在不確定的碳市場和批發電價風險,并可能要求采取不同的監管平衡措施。若沒有碳定價的刺激,則有必要制定替代政策工具,激發競爭性市場的低碳投資。作為一種政策工具,高碳價繼續顯示出巨大的潛力,政府可借助該工具刺激所需的低碳投資。
技術的成熟與發展能夠促進政策、監管和市場提供新的創新方案,為技術支持機制提供補充。智能電網技術將會為電力系統的技術運行和推進電力市場的演進提供新的選擇方案,例如,通過促進更多的分布式發電和需求響應來實現。實施廣泛的城鎮交通電氣化可以成為土地使用、步行、自行車、網絡化的機動車行駛和低碳電力綜合規劃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