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創造“海油”速度
對于風電場的建設進度,地方政府有要求,中海油也要求,而郭鷹自己則定下了更高的要求———20萬千瓦工程建設時間不能超過一年。
為了完成這一任務,郭鷹主動放棄了休假的機會,一直堅守在戰斗第一線。不休假,就意味著不能回家與妻兒團聚。
郭鷹告訴記者,兩年來,自己從來沒有專門休假回家去看望家人,因為家在北京,太遠了。
“我都是利用到北京出差開會的機會,順便到家里看一下。平均下來,可能三個月才能回家一次吧。幸好老婆能干,家里的事情都管的井井有條。”郭鷹笑著說。
在工作面前,家事只能放在一邊。抓好工程進度和質量才是最重要的。2010年5月,正值風機吊裝的關鍵時期,白天滿天彌漫著大風沙,施工進行得非常艱難。為了確保工期,郭鷹依然帶領員工堅持施工,渴了喝口礦泉水、餓了啃個干饅頭,硬是忍著頸椎疼痛,一直堅持到凌晨2、3點鐘把當天的施工任務完成后才回到宿舍休息。
雖然工期緊張,但郭鷹對工程質量從來沒有放松過。他堅持每月一次公司級的安全質量大檢查,承包商每周一次大檢查,班組每天一次小檢查,為風電建設順利推進保駕護航,創造了兩年來安全生產零事故的紀錄,在酒泉風電企業中樹立了“產業興、業績優、發展快”的標桿。
2010年6月30日,中海油玉門昌馬風電公司134臺風機吊裝任務順利完成。這其中,郭鷹帶領的團隊創造了一個季度完成10萬千瓦工程建設任務的紀錄,被同行譽為“海油速度”。
對于郭鷹而言,風電之路還在不斷延伸。
站在20萬千瓦風電裝機的新起點上,郭鷹又再次踏上了2011年建設10萬千瓦風電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