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能》:韓國政府出臺了哪些主要支持風電發展的政策?
孫忠烈:為加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緩解終端用戶的壓力,政府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進行補貼。風電的示范工程可以獲得相當于安裝成本50% 的政府補貼。2011 年年底前建成的風電場,可以享受15 年期的固定電價政策,2010 年的風電固定電價為0.092 美元/ 千瓦時。從2012年開始,將主要通過配額制來支持風電的發展。根據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規定,2012 年要有2% 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2020 年這一比例要達到10%,50 萬千瓦及以上規模的發電商必須達到規定的標準。此外,韓國還有稅收抵免、地方政府可再生能源開發項目等激勵措施。
《風能》:韓國有豐富的海上風能資源,海上風電開發是否已提上議程?
孫忠烈:是的,雖然韓國目前還沒有任何大型海上風電機組安裝的經驗,但韓國政府想努力建設更多的海上風電場。去年,韓國政府成立了海上風電指導委員會,完成了海上風電開發調研,并宣布在韓國西海岸建設250 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目標。根據此項目開發路線圖,將在未來9 年分三階段實施,前3 年為示范期,計劃安裝10 萬千瓦,接下來的3 年安裝90 萬千瓦,積累運行經驗和探索商業運營模式,第三階段安裝150 萬千瓦,實現商業運營。三期項目均擬采用5 兆瓦海上風電機組。目前,現代、三星等企業在試圖開發大型的海上風電機組,他們希望在2013 年完成海上風電機組量產。
韓國目前正在尋求與歐洲的技術合作,希望通過合作可以設計4 到5兆瓦的海上風電機組。風電機組的設計可能要花費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設計完成后,還有一個投入運行的問題。現在很多企業都在研發6 兆瓦或7 兆瓦的機組,很多企業熱衷于生產大型機組,和中國的情況一樣。
《風能》:目前,許多韓國風電機組制造商將中國風電市場作為重要的目標市場,您認為中韓兩國可以在風能領域開展哪些合作?
孫忠烈:中國和韓國相鄰,兩國有機會做很好的項目,比如韓國有很好的工程師,但是韓國沒有自己的國內市場,企業都想要出口他們的產品,因此韓國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強風電機組的質量,在中國市場獲得機會。
中韓兩國應加強技術研發領域的合作,如海上風電技術、風電并網技術等。
韓國目前還未建成自己的檢測認證體系,缺少測試風場,出口設備時也會遇到產品質量認證的障礙。在這方面應向中國學習,加強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