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新雄出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能源局局長
據悉,國家能源局于3月18日召開干部大會,原國家電監會主席吳新雄已被宣布出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能源局局長。
根據全國人大剛剛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國務院將現國家能源局、電監會的職責整合,重新組建新的國家能源局。
消息人士透露,吳新雄正在領銜副部級新能源局的籌建工作。從江西省省長到國家電監會主席、再到能源局局長,不足兩年時間,吳新雄角色三次轉變。
吳新雄認為,“有作為才有地位,有貢獻才有價值。”包括電力體制在內的能源體制改革推進多年,但仍為沉疴積弊所累。吳的到來可否開創新的能源管理格局仍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有作為才有地位”
吳新雄,1949年10月出生,江蘇江陰人。2011年6月,他從江西省省長位上調任電監會第四任主席。
2011年7月,吳新雄履新后與電監系統官員的首次會面。在他的就職演說中,吳新雄提出“電監會要發揮專業優勢,分析研究事關全局的電力科學發展重大問題,增強電力監管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前瞻性,提高電力監管領域權威性。”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吳新雄的施政主要圍繞六個方面開展:安全監管、電力交易監管、市場準入監管、成本與價格監管、節能減排監管、供電服務監管。
與吳新雄共事的官員評價稱,“吳是實干家,有干事創業的激情,雷厲風行。”他本人亦在演講中稱,“說了算,定了干,干就要干好”、“空談誤人、誤己、誤發展,實干興電、興國、興事業”。
電監會是電力市場化改革的產物,其所處地位和角色與電力體制改革進退息息相關。“只有深化電力體制改革,電監會才有干事創業的更好舞臺和平臺。”吳新雄在內部講話中說。
上述官員評價稱,電監會這個正部級事業單位,一直以來由于權責配置不完善,處于比較弱勢地位。吳新雄到任后,電力監管能力和水平有提高。
最有代表性的是,電監會在最近兩年連發多份有關電力交易與市場秩序監管報告、供電監管報告、市場準入監管報告。這些報告沒有回避機制和體制癥結,直面電網壟斷、電力企業間利益沖突,以及電力市場亂局。
2012年,電監會首次在全國各省(市、區)召開電力監管工作座談會;提出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建議、促進風電和光伏行業發展建議。在電力監管法律法規方面,并制定《電力監管立法規劃(2012~2017)》。
在推進市場化改革方面,在吳新雄任職期間,電力大用戶直購電試點省份拓展到江蘇、黑龍江兩地。目前已有遼寧、吉林、福建、安徽、廣東等地獲得大用戶直購電試點權。
不過,從交易量上看,大用戶直購電規模偏小。2011年全國大用戶直接交易電量81.94億千瓦時,不足全社會用電量千分之二。
按照電監會的計劃,在試點基礎上,及時總結經驗,逐步擴大直購電交易范圍,最終過渡到完全用戶選擇模式。“積極推進大用戶直購電試點,為供需雙方直接市場化交易打開突破口,走出一條路子。”吳新雄在2013年電力監管工作會議上說。
在電力體制改革實現政企分開、廠網分開、主輔分離后,電監會嘗試強化在輸配領域加強成本監管和價格審核制定,并選擇在蘇州、深圳供電公司開展輸配電財務及成本獨立核算試點。
這是吳新雄在提高電力監管地位和電價管理話語權方面做出的努力,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以政策建議方式為主。
電力改革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