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電價當中,并不是因為成本而造成的,是由于政治的因素。”張國寶博鰲亞洲論壇上對鳳凰財經表示。
作為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后來成立的國家能源局首任局長,張國寶可謂是中國的“老能源”了。
張國寶對記者表示國內電費構成中有許多的補貼在里面,比如說教育附加,農網改造等。隨著今年政府積極的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但這些新能源發電較貴,在上網過程中政府就會有一些補貼,而這些補貼還是從電價里面出。
“補貼就是從大家的電費里面,每度電加了八厘錢。”另外,還有水庫移民后期補償又加了一部分錢。
張國寶透露,目前中國電價的總體水平處于世界第三檔次,處于中等偏下的位置

以下是對話實錄:
記者:張主任,剛剛結束的兩會進行了大部制改革,其中一項就是電監會并入國家能源部,您對取消電監會這個改革的措施怎么看?
張國寶:我覺得中國的改革也是一種探索的過程,我在有些文章當中也談到過電力體制改革的過程,當時我也參與了電力體制改革的一些工作,因為在電力體制改革以前,當時電力部演變成了電力公司,但是電力公司還是政府性質,屬于國家公司,在上一輪的電力體制改革當中進行了政企分開或者廠網分開,就把政府的職能放到了國家能源局,企業又分成了五個發電公司和兩個電網公司,加上一些副業的話,就是有11個公司。同時電監會這樣的一個機構,因為當時我們在電力改革也都是去考察國外的一些電力體制情況,有哪些適合于中國的可以借鑒的經驗。其中英國的模式對于我們上一輪的電改影響比較大。
進行分開以后,也有人當時主張把電網并駕齊分,但是也有一些人認為你再細分,在某一個特定區域當中還是一樣,所以認為這個再細分并不是促進解決自然壟斷問題,而是應該引入監管的概念,通過監管來對于電力交易市場的公平,起到公正,進行監管,所以就設立了電監會,當時國務院定義電監會性質是國務院支持事業單位,不在政府的系列編制里面。
電改以來的十年當中,電監會的作用到底發揮的怎么樣,電監會的職能到底實行的好不好一直存在爭議。
記者:我看到很多觀點認為電監會不是管電的,屬于無市場可監管?
張國寶:對,包括電監會內部的人好像認為能源局管大局,電監會好像沒那么多可值得監管的,但是我本人并不同意這種看法,電監會從設立那天起,它的功能實際上已經很明確了,就是我剛才講的,因為它應該作為一個公正的監管機構來保證電力市場的公平交易。
比如說在電網范圍內有眾多的電廠,這些電廠可能是不同的收益,不同性質的電廠,它們提供電力的過程當中是不是得到公平對待,會不會某一個電廠和電網公司關系比較好,讓你多發點電,另外關系不好的電廠讓你少發點電,或者我跟你關系不好,我就把你的電給拉掉,拉閘了,或者我跟你比較好,我就可以給你供應比較充足的電源。
所以有的時候,比如說在低谷的時候,就必須有一部分人停下來,是不是關系不好就讓你停,關系不好就不讓你發,所以電監會是為監管這個東西而設立。
如果真能把監管到家的話,應該說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權力應該也不小,就是電力行業所有從事電力業務的營業許可證不在它的底下,建哪個電廠,雖然能源局有權批你建電廠,但是建完以后如果得不到電監會的營業許可證,你就發不出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