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國新能源發展規模大、集中度高,風電并網裝機達到6300萬千瓦,成為我國第三大電源,光伏發電裝機由基本空白增長到700萬千瓦。
近期,記者就風電和光伏發電兩個熱點領域采訪了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她著重就風電棄風問題和分布式光伏更好發展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棄風”原因何在?
經過近年來的高速發展,中國風電已經走在世界風電的前列。2012年,我國風電并網容量已超過美國位居世界首位,風電年發電量首次突破千億千瓦時大關,部分地區風電運行指標再創新高。與此同時,局部地區出現的棄風問題也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如何客觀看待我國風電的發展,準確分析問題和成因,盡快采取根本有效的措施,是實現我國風電科學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
時璟麗研究員認為,我國風電發展,成就是主要的,但與此同時,也產生了棄風問題。這里面有多種原因,現在社會上有種觀點將棄風現象簡單歸咎于電網,這既不合理也不客觀。
時璟麗研究員分析,第一,從風電產業本身來說,其實際發展速度大大超過了預先的規劃設想。2006年后,根據《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我國先后出臺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2006~2020)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2006~2010),提出了2010年和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目標,以及可再生能源各項技術的發展目標、重點項目和布局。但是,從實踐來看,這些規劃提出的裝機目標都太低了。在我國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風電產業實現了更高速度的發展,導致各方面出現銜接不暢。
第二,風電本身發展過程中,對于外部的發展環境沒有考慮充分。電力系統既然是一個系統,本身就具有一種硬性的約束,只有配套到位才能實現更好發展。電網和電源應該追求協調發展。先看電源側,一些棄風率高的地區,普遍都是負荷需求較低,電力裝機大大過剩,而近幾年這些地區不僅新增了風電裝機,也有不少火電以及熱電聯產機組投產,進一步加劇了當地的電力過剩。再看負荷側,結合2012年的情況來看,全國電力需求的增速較低,在風電裝機集中地區新產業少,有些地區的用電量甚至出現了負增長。這些都是導致風電棄風的原因。
第三,還有機制的問題。時璟麗在采訪中提到,風電大發,有時就需要火電減小出力。但是,我國對于火電實施發電計劃制,調度機構也需要保證火電的出力至少達到發電計劃的小時數。在這樣的機制下,我們保證風電出力,減少火電出力,就有一個利益調整問題,需要有新的協調機制。
時璟麗認為,棄風現象是一個多方面的問題。針對以上幾個問題,都應該想出應對之策。
多措并舉 促進風電產業更好發展
按照國家風電發展規劃,2015年我國風電規模將達到1億千瓦,建設新疆哈密、甘肅酒泉、蒙西、蒙東、河北、吉林等八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到2020年全國風電裝機將達到2億千瓦。雖然《可再生能源“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風電開發要集中和分散開發并重的原則,但預計仍將有80%左右集中在遠離負荷中心、消納風電能力十分有限的“三北”地區。目前,我國風電的快速增長主要依托“三北”地區,受市場規模、電源結構、跨區輸電能力不足等因素制約,市場消納問題已成為制約風電進一步發展的最大瓶頸,需要加強外送。
如何促進風電產業更好發展,近年來參與起草了我國《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政策的時璟麗提出了三點想法。
第一,相關細則要進一步明確,引導各方面的積極性。
我國可再生能源在近年來的飛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面而有效的政策支持。2005年出臺的《可再生能源法》為各類支持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出臺提供了法律基礎。2009年,根據迅速變化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形勢的需要,又出臺了法律修正案。《可再生能源法》及其修正案明確了多項關鍵性的制度。
時璟麗說,2005年起草法律的時候,當時全國風電量還非常小,當年年底全國風電裝機才76萬千瓦,各個層面都沒有形成促進風電發展的合力。所以當時提出了對可再生能源電力“全額收購”的概念。2006年風電裝機快速增長,由于風電具有間歇性、隨機性的特點且在“三北”地區集中發展,在局部地區風電占到一定裝機比例的情況下,百分之百消納是不可能的,令“全額收購”失去了意義,因此在法律修正案中改成“全額保障性收購”,進一步促進風電發展。
現在來看,如何實現“保障性收購”呢?時璟麗認為,“保障性收購”是原則,落實“保障性收購”需要一個抓手。目前國家能源局已經組織起草《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管理辦法》,已經征求了各方意見。該辦法中提出了對電網、發電廠及地方各級政府推動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配額指標任務。
第二,國家能源戰略要積極引導,而不是被動適應風電發展。
結合特高壓發展,時璟麗認為,特高壓能夠實現遠距離輸送電力,對于風電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特高壓更重要的是涉及國家能源和電力戰略布局,從因果關系上來看,特高壓電網不可能只送風電,風電也并不是推動特高壓發展的唯一動力或者理由。任何形式能源的發展都應配合國家能源戰略布局。我國西部和北部地區,煤炭等傳統能源和風電、太陽能、水電等新能源都比較豐富,中東部地區輸煤輸電比例的確定和布局,是國家能源戰略的問題,也涉及對我國新疆、甘肅、內蒙古、寧夏等資源豐富地區的定位問題。這一戰略確定下來,包括風電在內的能源才能夠著眼于這一戰略實現更好發展。
第三,要充分發揮大電網均衡成本的作用。
現在的風電發展漸趨成熟,成本也在穩步下降,競爭力在不斷增強。時璟麗說,大電網具有網絡優勢,能夠均衡全國范圍內的風電發展成本,避免西部地區有關企業負擔過重,更好促進西部地區風電產業發展。她表示,隨著技術手段和政策的不斷到位,大電網在接納較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方面應該會做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