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前后,可再生能源占到能源消費的10%左右,戰略定位是補充能源
□2020年前后,可再生能源占到能源消費的15%左右,戰略定位是替代能源
□2030年前后,可再生能源占到能源消費的25%左右,戰略定位是主流能源
□2050年前后,可再生能源占到能源消費的40%左右,戰略定位是主導能源
目前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發展狀況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4月16日,《中國能源報》記者就我國水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可再生能源的戰略定位等五個領域的熱點話題專訪了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王駿司長。
我國水電設計、施工和設備制造技術均已達到國際水平
中國能源報:水電是我國可再生能源領域開發的主要能源,目前我國水電開發的現狀如何?
王駿:目前我國水力發電經濟可開發總容量達4億千瓦。如果按100年重復使用來計算,水能資源約占我國常規能源剩余可采儲量的40%。2008年末,全國已建水電裝機容量1.72億千瓦,我國水電設計、施工和設備制造技術均已達到國際水平。
中國能源報:當前水電開發面臨的突出問題有哪些?
王駿: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生態環境影響、水庫移民安置、地震安全和水庫誘發地震問題。
中國能源報:水電開發帶來的生態環境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水電開發過程中如何妥善處理生態環境問題?
王駿:水電開發過程中會或多或少地帶來一些生態環境問題,近年來國家不斷研究,盡量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水電開發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在發展中保護應該是我們社會的主旋律,如果片面強調環保而忽視了水電建設對滿足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也是不可取的。近期在怒江水電開發方面存在重大爭議,也需要按照全面的和科學的思維做出決策。
中國能源報:水電開發地區的移民安置問題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移民安置問題與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密切相關,未來我國水電開發的思路與移民安置問題是一種什么關系?
王駿:在新中國水電開發史上,由于受投資缺乏等各種條件的限制,一些項目注重工程建設開發,對水電開發地區的移民安置沒有從長遠考慮,許多移民失去了土地,又沒能完善維持長遠生計的基礎,造成不穩定。下一步國家將會出臺相關的措施,重視移民的長治久安問題。同時,水電開發的思路應該改變,應當把水電開發與改善水庫移民的生活條件緊密結合起來。水電開發要先安排好移民,后建設工程,保一方平安,使移民逐步致富,今后水電開發要緊緊圍繞這個主題。
中國能源報:關于水電引發的地震安全問題,有傳言說汶川大地震的發生與三峽工程有一定的關系,你對這個問題是如何看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