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安光:風電機組常用的齒輪增速箱傳動形式有平行軸圓柱齒輪多級傳動、行星和平行軸齒輪傳動、行星差動齒輪和平行軸齒輪傳動、以及功率分流混合傳動等幾種。風電齒輪箱的技術發展方向應是滿足風電整機的大功率、高性能、長壽命要求。
齒輪箱作為傳統風電設備的核心部件,其制造質量是保證機組性能的關鍵。現在已進入精益化制造時期,對風電齒輪箱制造中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應用的要求越來越高。經過近年來的高速發展,各個企業引進了大量高端設備,為進一步提高工藝水平提供了條件。
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當前行業調整的時機,加大對制造技術研發的投入,深入開展關鍵課題的研究,切實取得成效。
風電齒輪箱設計制造技術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的綜合性技術,并且只有在機組中使用才能顯示出其優良性能和生命周期。產品高性價比才是制造者追求的最終目標。因此,齒輪箱企業應深入進行傳動技術和工藝技術研究,掌握系統控制理論和方法,及時總結和積累經驗,充實信息數據庫并用其指導生產實踐才最具意義。
《風能》:現在有些設備制造企業選擇自己生產風電齒輪箱,作為專門的齒輪箱制造企業,您認為如何才能發揮自己的優勢,獲得更多市場?
宣安光:風電機組的齒輪傳動系統具有很強的產品特性,其制造基礎涉及材料和熱處理、機械設計與制造、可靠性與動態仿真、數字分析、噪聲與振動等學科。投入風電機組增速箱制造的企業應具備工業生產實踐和技術應用的功底,特別是要具有足夠的工藝裝備和豐厚的經驗,這些都是杭州前進齒輪箱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杭齒)作為一家致力于齒輪箱研發與生產的企業的主要優勢。
現在很多整機廠拓展產業鏈,自己制造齒輪箱。但是,如果毫無基礎就貿然投入齒輪箱制造,必將得不償失。目前,風電齒輪箱產業形成的產能已數倍于市場需求,杭齒需要做的就是充分發揮專業齒輪箱廠的優勢,加大研發和制造工藝的投入。
《風能》:由于與德國ZF 股份公司的談判,杭齒失去了2003 年至2006 年風電發展的黃金時期,您如何看這個問題?
宣安光:確實,杭齒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上世紀80 年代,我們就開始響應國家的“乘風計劃”等風電項目,從傳統的船舶傳動拓展到風電傳動系統領域。由于ZF 公司沒有風電業務,杭齒的風電業務在那幾年中斷。
雖然杭齒后來重新控股,但是到2006 年7 月成立合資公司的時候,公司已經失去了發展最好的三年。不過,這條路我們還會繼續走下去,現在國家對綠色能源發展還是非常鼓勵的,風電傳動系統的前景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