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三的風電廠商華銳風電(601558,股吧)(601558.SH)也在此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曾經創下的成長神話被連續虧損的業績和持續下滑的市場份額所取代,各業務部門不得不大量裁員以度過寒冬。
“基本上每個月我們都能接到一些由經營困難的風電企業轉移過來的訂單,包括還沒簽的、意向中的合同,都在陸陸續續地轉移到我們這兒來。” 在今年6月份召開的2012年度股東大會上,張傳衛對他的投資者說。
他直言不諱地指出,“有些企業違背了產業規律,沒有認識到產業是如何成長和發展的,關鍵還是企業自身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不健康。但這確實是一個產業發展的必經過程。”在他看來,中國產業發展進程必然經歷這樣一個螺旋式成長的過程,“我們需要研究這些企業是怎么成功的,又是緣何失敗的。”
“當大家都往后退的時候,明陽用三年的時間將規模、速度、質量互相平衡。” 張傳衛對《中國經濟周刊》說,明陽在清潔能源上的市場布局和產業布局做得比較健康,至少,從2010年上市至今,雖然股價因大環境下跌,但卻與明陽的發展無礙。“資本市場中,企業的表現和有序的發展仍是最重要的。”
當前,陸上可開發風電資源愈發稀缺,海上風電成為風電裝備制造的新增長點。“海上風機最具開發潛力, 目前,從英國、德國、法國到丹麥都在全力推進海上風電建設。” 在明陽未來的風電產業布局中,張傳衛也將海上風電鎖定為最重要的戰略之一。”
“我們目前已經鎖定了廣東、江蘇的海上風電,下一步會開發福建沿海和山東沿海。可以確定的是,風電市場的增長還在持續。” 張傳衛對此深信不疑。
然而,這兩年,國內海上風電的發展遠遜于預期,始終受困于資源、開采成本以及輸送技術的限制。
“海上風電面臨很多不可避免的問題,例如,鹽霧、潮濕、海底地震等等,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提高研發實力是根本。可以說,在海上風電方面,真正能夠投入運行且能夠走得長遠的,只有明陽一家。”他甚是自信。
張傳衛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未來有一天,他最想做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在那些旅游小鎮,裝兩三臺風機和一個太陽能系統,提供整個小鎮的電力解決方案;第二件事是在那些富人的別墅區,每家裝個風機和太陽能發電板,下面有儲能電池,上面是控制系統,解決整個家庭的制冷、熱水和供電。
那是他的另一個重要發展戰略:風光能互補戰略。“白天用太陽能,夜晚用風能,完全低碳的生活方式。”
是以,他在明陽集團成立20周年的慶典上宣布:未來10年,明陽將打造以風能、生物質、太陽能、智能電氣與節能環保為核心產業的清潔能源裝備產業帝國。他希望在明陽創立30年之時,跨入千億產值俱樂部。
“可以肯定地說,三年后中國風機市場的Top3一定和現在不一樣,”他自信地說,“明陽也一定會在Top3之中。”
千億級企業家的煩惱
從幾億到百億是一個跳躍,但到了100億,成為大企業、國際公眾公司以后,是一個更大的舞臺,再上1000億,對企業家的視野、思維和文化都要求不一樣了。駕馭一個百億的企業跟一個10億的企業完全不同。張傳衛坦言,現在的經營之路是越走越難了。
“難就難在要突破瓶頸,企業家自身的素養、公司自身的功能和外部生態都很重要。”
他也在考慮,當明陽成為千億企業的那一天,他該如何布局,從而保證外部產業體系的支撐力。